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聚焦

【新春走基层】凌晨4时 他们为地铁“探路”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李涛 通讯员 刘斌 文/摄 2024年02月01日 07:03
图为运控员在操控室巡视沿线状况。

  太原地铁2号线开通后,成为许多市民日常通勤的首选,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常坐的人清楚,地铁每日最早一班列车6时开出。殊不知,还有一趟“早班车”,已提前近2个小时上路,不售票、不载客,不在任何一个站台停靠。记者凌晨登上这趟地铁“巡道车”,为您讲述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凌晨“开跑”

  凌晨3时40分,城市仍在睡梦中。位于小店区的太原地铁贾家寨车辆基地内,薛江涛已经起床。迅速穿好制服,简单洗漱,走出公寓。四周,万籁俱寂,他即将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他是太原地铁2号线的一名运控员,负责列车驾驶。别看他只有26岁,却已是“老师傅”,3年累计安全运营10万公里。这天,轮到他值班,要在地铁载客运营前,完成全线的安全状况巡检。他所搭乘的001002次列车,被称为地铁“巡道车”。

  步行约10分钟到位,经过酒精吹气检测、安全答题等一系列严格的作业前测试后,正式上岗。与他同行的,还有车队队长以及供电、轨道专业人员。没有乘客,车厢显得很空。

  这个“小分队”,要从南到北,再从北往南跑一趟,处理途中所发现的任何细小隐患。薛江涛说:“我们是在为乘客‘排雷’,确保列车运营的绝对安全。”

  4时许,一行人登上列车,在140米长的车厢里从头至尾细查一遍,包括广播系统、信息屏、消防设施、应急设备等。一切正常,可以发车。

  4时23分,“巡道车”缓缓开出,向最北端的尖草坪站方向驶去。

  隧道“风景”

  幽暗且漫长的隧道,是透过车头窗户所能见到的“风景”。薛江涛目视前方,右手紧握操纵杆,左手不时打出一个个手势。

  其他人员也聚在操控室,睁大双眼,凭借列车明亮的大灯以及线路上的灯光,密切观察着设施设备的性能状态。站在一旁的中铁电气化局太原中铁电客车队长李伟介绍:操纵杆上有个按钮,要一直按住,否则会自动停车。这样做,是提醒运控员不能分心。

  沿途有道岔、站点、信号灯,每到此时,运控员要给出相应手势和口令,这也是标准操作流程。比如,前方是西桥站,运控员要手指并拢,伸直胳膊,同时说一句“西桥站,越站通过”。巡道时,不在站台停靠。若是正常运营,这句口令会变成“西桥站,对标停车”。一趟往返下来,运控员要“自言自语”百余次。

  记者注意到,列车速度并不快。李伟笑着说:“感觉正确。巡道的车速要慢下来,从日常运营的每小时70公里降至45公里,这样才能发现沿线的问题。”

  平安“护航”

  零时至次日4时,是太原地铁运营结束时段。线路白天运行繁忙,各类设备检修保养作业大多在这个“空档”进行。

  “巡道车”出发前,运控员会拿到一份“巡道作业单”,上面标注了前一天报备施工的具体方位,这是巡道过程中要重点留意的。沿线分布的信号灯是否正常,隧道顶部是否有异物脱落等都可能影响到行车安全,运控员也会格外关注。如有异常,需要立即报告并进行处理,为随后的首趟车出行把好第一道关。

  5时06分,列车抵达尖草坪站。在即将过站时,列车在道岔的引导下,来了一个不经意间的“蛇形走位”。李伟说,轨道分为上行、下行两股。一般来说,列车由南往北抵达终点站,会停在站台东侧。可是,列车需要在车站前方调头,才能绕到站台西侧,改为由北向南行驶。而利用道岔,列车提前从东侧驶入西侧。此时,车头变成了车尾,运控员仅需走到另一端的操控室,就能继续向南的行程了。这个小细节,提高了列车折返效率。

  5时43分,列车完成往返巡道,缓缓停靠在西桥站。“这次跑下来,线路上并没有任何问题,列车可以正常运营。”又完成一次“扫雷”任务,一行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记者来到站台,却发现运控员并未下车。李伟解释,这辆列车不回基地,而是要停到西桥站的折返线上,作为当天的备用车。运控员要一直待命,万一有其他列车在运营中出现故障,可以迅速到位“替补”。

  6时,地铁2号线的南北两端,各有一趟列车开出。沿途站台,市民们接踵而至,即将搭乘地铁开启新的一天。他们不知道,已有一拨人在夜色中默默前行,提前为大家完成了“探路”。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