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张女士身体一向很好,性格恬静,不爱说话。前几日,在单位体检中发现右肺下叶有一个6.5毫米×5毫米的肺结节。她网上一查,看到“肺结节可能引起肺癌”的信息,十分紧张,赶紧就医。1月28日,太原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王济梅提醒,肺结节并不可怕,莫要过度担心,要遵医嘱,科学应对,合理干预,别让肺结节成“心结”。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像张女士这样通过体检发现肺结节的患者越来越多,加上目前肺癌发病率较高,很多人常把肺结节和肺癌混为一谈,‘谈结色变’,认为结节过不了多久就会癌变,甚至将肺结节等同于肺癌。”王济梅提醒,大家存在错误认知,患上肺结节,要及时就医,遵医嘱定期复查,但不要过度担心。
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其中,良性结节占绝大多数,这类型肺结节可能经过长时间随访观察都没有变化,病因包括慢性炎症、环境污染造成的微小结节、结核球、血管瘤、肉芽肿病变等,其中炎症是最常见因素,通过针对性的抗炎加中医药治疗,结节是可以吸收的,患者没有必要过度担忧。
“只有少数肺结节可能是恶性的,包括早期肺癌、转移性肺癌或类癌等,这就需要密切关注。”王济梅强调,发现肺结节后,首先要找专业医生,如呼吸科、胸科医生,做专业评估,医生会依据患者是否吸烟、有无肺癌相关症状(刺激性咳嗽、咳血、胸痛等)、家族史等,考量结节的大小、性质、形态来决定复查的频率和治疗方案。
《黄帝内经》有“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中医认为,结节是身体里的痰湿、瘀血(阴寒邪气)相互裹挟而成。如今,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压力大了,营养过盛容易产生痰湿;精神紧张、焦虑易导致肝气不舒而气滞血瘀,有了痰瘀不怕,及时消解掉就可,就怕没有发现,痰湿瘀血越聚越多,痰瘀互结,越滚越大,当它们攻到脖子,就叫甲状腺结节;攻到乳房,就叫乳腺结节;攻到肺部,就叫肺结节。王济梅介绍,中医治疗肺结节,是借助人体气化功能,也就是“阳化气”,人体内的阳气推动气血的运行,阳气旺盛,气血运行流畅;阳气虚或体内寒湿,运行不好,或者有些人容易生气,容易气滞,气滞导致血瘀,所以调畅气血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生活中如何预防肺结节发生?王济梅提醒,饮食上,肺结节患者要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和多样化,荤素搭配,多进食养肺、润肺、清肺、散结的食物,如梨、枇杷、无花果、冬瓜、百合、白萝卜等食物,避免肥腻、辛辣刺激性、过于单一、燥热的食物,尤其要避免腌制、霉变、煎炸食物,对一些具有防癌抗氧化、提高免疫的“绿色食品”则可以多吃。
要劳逸结合,过劳耗血伤精,过分的安逸可能会造成气血的运转不畅。情绪上,长期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会导致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疾病的产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是预防结节肿瘤的重要方式之一。”王济梅特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