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太原新闻

“解锁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的‘太原密码’”系列报道之二 生态环境篇

绘出生态宜居新图景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任晓明 2024年01月29日 06:25

  即使是在冬日,汾河两岸依旧可以看到白鹭纷飞、如诗如画的美妙场景。被誉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的它们,时而盘旋、时而展翅,宛如大自然中优雅的舞者,衬着蓝天白云,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过去的一年,太原市委、市政府不断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厚植生态底色,并州大地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走进现实。

  水清岸绿生态美

  碧波荡漾,草木毕秀,多座桥梁飞跨两岸,滨河自行车道如彩带般掩映在绿树繁花之中……两岸的生态巨变,让汾河太原城区段被省生态环境厅评为2023年度山西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景致,不仅让太原人感受到了母亲河的美,更让人看到了汾河的生态价值。

  为了让汾河水清起来,在汾河太原段的上下游,6个人工湿地陆续完工,芦苇等水生植物开始大面积种植。当然,汾河的治理远不止单纯治水,而是治水与城市配套基础设施的齐头并进:我市先后建成投运日处理能力达32万吨的晋阳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了城南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通过“九河”治理,杜绝了每日约20万吨生活污水入汾;胜利桥西,一座大型雨水泵站和一座储水量达7.4万立方米的调蓄池正在加紧建设,通过重塑排水系统,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去年,兴华街周边一带成为我市率先实现雨污分流的区域。

  目前,城区段汾河已形成一条纵贯南北、长达43公里的“绿色长廊”。其中,绿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约11.5平方公里,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栽植各类树木花卉230余种,布设40余处文化景点,有165种鸟类或迁徙或栖息、生活在景区内。据监测,汾河景区夏季区域温度比市区低3至4摄氏度,相对湿度高10%至20%;汾河太原段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83.3%,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

  不仅要让一泓清水入黄河,还要加快让晋祠泉域复流。通过做好超采治理、抓好水样监测、建好配套工程等措施,去年5月,晋祠泉域已有多处泉眼复流。

  为多渠道解决“九河”复流水源问题,在实施西山地表水厂建设等供水工程的同时,我市也为新建及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列出时间表:2025年10月底前,出水COD、氨氮、总磷达到“九河”复流再生水水质要求——“九河”复流渐行渐近。

  汾河生态治理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蹚出了一条新路径。

  天朗气清好风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聚焦重污染天气、臭氧和扬尘污染等突出问题,太原治污、控煤、管车、降尘多管齐下,全方位、全链条、全天候加强大气环境治理。过去的一年,我市完成迪爱生油墨厂退城搬迁,停产关闭古交西山煤气化一焦60万吨产能,全市铸造行业全部实现能源清洁化,推进太钢2座烧结炉、3座焦炉深度治理,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下降30%以上。

  2023年1月至11月,太原市市区优良天数215天,优良率为64.4%,优良天数比2022年同期增加3天;重污染天数5天,比2022年同期增加1天;综合污染指数为4.86,同比下降5.1%。

  同时,全面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太原全力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成立太原市气候投融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山西中部城市群气候投融资联盟;指导我市8家发电企业积极做好全国碳排放第二个履约周期碳配额清缴履约监管;与山西银行、上海浦东银行太原分行达成战略合作,未来5年将分别向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提供不低于100亿元的金融服务支持。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营造天朗气清的生态环境,太原正在为国家的“双碳”战略和目标作出新贡献。

  山城交融入画来

  随着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我们看到东西山的日子越来越多,高低起伏的东西山,将这座城市拥入怀中——山水揽翠、城景相映,成为这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最美注脚。

  通过不断完善近郊百万亩森林围城绿色生态系统,我市加快构建西北部远郊百万亩绿色屏障。在山体修复治理方面,我市近年来先后实施天龙山、太山景区综合整治、东西山旅游公路自行车赛道绿化等重点工程,完成177个360万平方米破坏面生态修复,往日的“环保痛点”变成了今天的“生态亮点”。目前,全市林木覆盖率41.96%,绿带环绕、森林围城。

  一个个“绿镜头”让人赏心悦目,一幅幅“绿画卷”让人倍感清爽——创森期间,太原累计实施营造林107.99万亩,森林质量提升42.48万亩,通道绿化533.2公里,村庄绿化491个。

  持续推进山体生态修复和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在2023年结得硕果:娄烦县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被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龙城公园、狄仁杰文化公园、晋阳街公园、汾河雁丘文化提升工程等公园的落地,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暖、更具温馨、更有温情。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城市的绿化中。目前,建成市级园林式居住区(单位)785个,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单位)70个。

  行走在并州大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绿意尽情舒展,太原加快构建山城交融的生态格局。

  林山相伴、树水相依、林田相间、树路相绕,而今的太原城,正在向世人展示“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蓝天常在、城入画屏”的锦绣风采!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