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9日是第十一个世界厕所日,主题为“加速变革”。厕所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卫生设施,关系每个人的生活,也折射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近年来,从乡村到城镇,各地不断推广普及卫生厕所,让群众如厕更“讲究”。
大力开展“厕所革命”,不仅可以加速弥补基础设施短板,也可以实打实地惠及每一个人。
对于股市上的哪家企业值得投资,曾有人提出这样的方法,收获一片赞同——去企业的厕所看一看,倘若脏乱差,这家企业的未来绝不值得看好。经常出门旅游的游客也有类似体验: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越是知名景区和景点,厕所的卫生状况越令人满意。正因如此,如今高速路上的各服务区,也十分注重厕所建设与维护,甚至将其放在地方形象名片和招商引资窗口的层面来看待。
随着越来越多家庭从平房搬入楼房,旱厕的数量在城市急剧减少,但在乡村时常可见。气味难闻、卫生状况恶劣,还得定期找专人清掏。早在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在各级资金的支持下,截至2020年底,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以上。环境影响人,环境改变人,随着硬件设施的改造,农民的卫生观念也水涨船高,“便后洗手”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
农村的重点在普及,城市的重点在提质。一方面,数量和布局要更加科学合理。厕所总数量的增多,不代表如厕更加便捷,因为城市发展和改造,往往容易忽视公厕建设,于是出门如厕一度成为许多城市的痛点。另一方面,相比于新建、改造和完善配套设施,品质服务的提质升级更加重要。24小时开放、有专人维护清扫、增设“第三卫生间”等措施,让群众如厕更加方便,更加舒心和贴心。
这是关键小事,更是文明大事。让“方便事”更方便,变“将就”为“讲究”,无疑是文明程度与民生温度的体现。因此,这项顺民意、得民心的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