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万花筒

不惧时间共白头

来源:太原新闻网 作者:王小芳 2023年09月26日 17:50

  千古名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雁丘词》。大雁的忠贞与痴情,让自古以来无数男女为之钦佩。

  八百多年光阴流转,沧海桑田,无数建筑成为一抔黄土。但是《雁丘词》和雁丘的故事却长久流传了下来。古人在嫁娶时,聘礼中多有“鸿”,也就是大雁,以此来表达对新人白头偕老约定的期许。雁丘,寄托着元好问对爱情的思考,对不渝信念的认可,对世间有情之人事物的关怀与敬佩。此情,是爱情,但不仅止于爱情。是同道中人惺惺相惜的珍视,是长久陪伴互为支撑的亲情,是始终如一不畏艰险的勇气,是穿越生死历经岁月的坚定。

  《诗经》中《邶风·击鼓》篇有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战友之间以生死相约,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弃对方而独自逃命。《汉乐府》中《上邪》篇:“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以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反衬出作者对恋人的一心一意。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感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与亡妻阴阳相隔,世事苍茫却无人可说的凄凉。曹植《白马篇》中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表达了为了保家卫国,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忠肝义胆。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舍生而取义,只为护佑心中光明的贞介之心。

  这些动人的情感,在漫长的岁月里凝结成诗。时空穿梭变幻,古人与今人的感受却是相通。如今,为了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为了唤醒人们心中对雁丘文化的记忆,我市以元好问和《雁丘词》元素为核心,在太原汾河景区四期修建了雁丘园。

  雁丘园浸润了古典诗歌的婉转浪漫与含蓄雅致。好问堂建筑群、双飞亭、只影轩、千山亭等,有浓厚的金元建筑风格,设计精巧,做到了既有系统整体的园林思维,又有重视局部的细节雕琢。亭台楼阁的名字,暗含了“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向谁去”“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的诗句,让人们可以深度体会到大雁对伴侣的忠诚笃定,由此生发出对世间美好情感的探寻与向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是什么样的情才能让人不顾生死,是什么样的情能够穿越无情岁月?雁丘园的建成,也许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

  雁丘园里话雁丘,不惧时间共白头。古今中外,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纯真爱情而殉身化蝶的故事;有牛郎和织女以真挚感情感动天地,喜鹊为它们搭建鹊桥的故事;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追寻爱情与自由冲破家族仇恨的悲壮;有美人鱼为了心上人而放弃声音与鱼尾的凄美。普通的生活,也许没有戏剧的张力,没有曲折的情节,有的只是柴米油盐、琐碎小事。但是,平淡的生活同样充满魅力。下班回家时,偌大的城市总有一盏灯属于自己;周末出游时,与家人共度休闲的喜悦;疲惫不堪时,爱人准备好的热腾腾的饭菜;忧伤沮丧时,朋友安慰以温暖的言语。世间情感多样,每一种都足以让人穿上铠甲,以抵抗生活的不安与挫折。雁丘是一个情感的图腾,它告诉我们,人并不孤独,总会有情感可依托,有未来可期待。

  春去秋来,雁丘园已经竣工。檐牙飞角,尽显壮观;回廊曲径,清幽深婉。天色清明辽阔,木叶纷纷而下,装点着美丽的城市。野雁在这里栖息停留,极为应景。汾河水流淌而过,好问堂静静伫立,等待人们的到来。自然环境的和谐与人文历史的厚重,交织在这座年轻的园林。探寻雁丘,既是一场诗词文化之旅,也是一场心灵之旅。浮生漫随流水,但万物有情。在纷繁变幻的世间,人与物,终会找到安宁之所,获得温暖的慰藉。雁丘园,身携来自中华古典诗文的祝福,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期盼着能够带领人们寻回最初的澄澈自然,找到心之归处。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责编:范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