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热评

来一场青春与非遗的双向奔赴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袁剑锋 2023年09月25日 07:21

  今年暑期,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非遗青年行”社会实践团,扎根三晋大地,围绕晋北、晋中、晋南三条路线,打造了“行、说、研、创”一体化研学流程,为三晋非遗重焕荣光注入“青春”力量。青年学生与古老非遗相遇相识,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入非遗“守艺人”行列。(《太原日报》9月21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传统非遗项目大多依靠家族、师徒等方式传承,受工序复杂、生活方式改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项目面临着失传和断层的危险。年轻人加入非遗保护和传承事业,可谓当务之急。

  让青春力量走进非遗。目前,爱好者对非遗发生兴趣,仅及皮毛,未能深入,遑论传承。因此,在非遗项目宣传方面,要勇于突破,积极创新,兼顾年轻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型媒介,推动非遗文化进入百姓生活、迎合市场需求,吸引年轻人先关注,再从思想上接受,进而培养浓厚的兴趣爱好,并逐渐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用青春力量守护非遗。如今,在非遗传承中活跃着不少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积极融入其中,悉心研习,不断探索,寻找传统和潮流之间的交汇点。要积极帮扶和支持非遗爱好者群体,注入动力,激发活力。要充分利用校园这个重要阵地,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设置非遗课程、开展研学活动、建立教研基地等方式,积极构建立体化的非遗传承实践体系。

  借青春力量赋能非遗。只有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才有利于传承和高质量发展。年轻人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应积极为非遗赋能,既要争做传承者和研究者,又要成为使用者和消费者,不断推动非遗生活化、产业化和时尚化,让非遗和时代接轨,把“好手艺”变成“金饭碗”,让非遗焕发出崭新而持久的生命力。

  来一场青春与非遗的双向奔赴吧!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