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就是教师。
又到一年教师节,在教师的田地里,不种功名利禄,不种金银富贵,只栽下无数桃李,留得满园芬芳。教师节前,记者采访了我市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位2023年度并州“四有”好老师。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全市广大教师的影子,潜心育人,奋楫笃行,践行着“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青年路小学教师安志君
“学生是一本教科书,得读!”
人物:青年路小学教师安志君
时间:7:30—11:30
新学期的第一周,安志君在校园值周。7时30分,他第一个到校。教学楼外墙有没有安全隐患、操场和楼道是否干净整洁,都在他的巡查范围内,看到一切安全正常后,安志君面带微笑,再次站到了校门口,迎接朝阳中孩子们的到来。
安志君是青年路小学信息科技课的一位教师,目前负责学校的信息技术和安全工作。“安老师,英语组的网断了,可以帮我们一下吗?”上午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刚响不久,安志君就接到了英语老师打来的电话。在同事眼里,安志君是无所不能的“技术咖”,计算机方面的问题都难不倒他。校园网改造升级、智慧黑板上线调试、分会场网络布置、双师课堂的顺利开展……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安志君竭尽所能,将爱倾注于工作了25年的学校。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上午第三节课,安志君带着五年级的孩子们走进了计算机教室,一堂“文明科学,‘网’者风范”的信息科技课正在进行,课堂气氛活跃。有人说:“小学信息科技课是副课中的副课,你何必认真呢?”每当此时,安志君总是笑笑,“教书育人没有‘主课’‘副课’之分”。
多年来,他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平等相处,课上做学生的向导,课后做学生的伙伴。一次,在课堂上,他发现两个男孩子偷偷下载了聊天软件,正在聊天。看到这种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安志君没有生气,反而耐心询问二人:“你们面对面,为啥还要上网聊天呢?”“网上聊天的感觉不一样。”安志君从中受到了启发。于是,往后的课程中他大胆创新,教孩子们如何在网上发邮件,如何制作并在网上发送贺卡等,之后,他又通过社团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接触代码编程的机会。基于独特的实践经验,他不断开拓创新教学改革之路,带领全组教师用三年时间编写出一套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化校本教材,深受学生喜欢。同时,他还参与修订和编写我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和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学习实验教材。
守护孩子的好奇心,种下一颗颗科技的种子,他积极与时俱进,“现在的信息科技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是一本教科书,需要去读,只有呵护和引导孩子的科学梦想,才能点亮科技强国的未来。”

育红幼儿园教师薄鑫
“凡是儿童能做的让他自己做”
人物:育红幼儿园教师薄鑫
时间:11:30—14:30
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兴奋不已。薄鑫笑意盈盈,提醒孩子们:“我们的感恩词是什么?”稚嫩的童声马上响起:“感恩农民伯伯为我们种粮食,感恩厨房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制作可口的饭菜……”带领小朋友们进行了一上午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后,薄鑫依然精力充沛。她的眼睛一直停留在小朋友的身上,或提醒小朋友吃饭的坐姿,或提醒将花椒等放入残渣盘中,有的小朋友只顾着吃米饭,她会蹲在小朋友身边,小声告诉他:“一口主食,一口菜,合理搭配更有营养。”餐后,对能够自己收拾餐具、合理使用餐巾纸、科学漱口、看书不影响他人的小朋友,薄鑫都不忘表扬他们的好习惯。
一顿饭吃下来,对于大班小朋友需要在幼小衔接中做的很多准备,薄鑫已经进行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比如,专注、自主、规则、礼仪、习惯养成等。“凡是儿童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延续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理念,薄鑫用实际行动诠释出幼教人的专业性,用扎实的学识支撑着铸魂育人的职责。
已经工作20年的薄鑫看上去青春无限,活力十足,与实际年龄形成了反差。“是孩子们给了我童真,我就是他们的‘玩伴儿’”。怀着仁爱之心,薄鑫默默前行,眼里充满光芒。3岁到6岁的孩子是最需要爱的时候,薄鑫将这种爱,化成了孩子们每天走进幼儿园时的一个个拥抱,不厌其烦一次次俯下身体的对话,以及日复一日对幼教事业的无怨无悔。
她启发孩子们去创造,携手家长们去成长,在她的班里,“老师就是妈妈”不是一句空话,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三年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薄妈妈”。

育英中学教师李菁
“相信‘相信的力量’”
人物:育英中学教师李菁
时间:14:30—21:00
21时许,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李菁,踏上了回家的路。星光闪烁,晚风清凉,来不及凝望更多的美,李菁便开始边走边复盘一天的工作。作为初三的班主任,她的时间“以秒计”。
从14时开始,上课、备课、教研、出卷子、判作业、处理学生问题……时间的缝隙填满了与学生相关的一切,她的智慧也尽显其中。青春期的孩子们难免意气用事,偶尔碰到互不相让的争吵,李菁会上前,温柔又不失坚定地说:“有想法可以慢慢说,只要声音低一些,你的嗓子就会有磁性;只要慢一些,就会显气质;你敢于停顿,就能显出权威”。李菁相信学生,学生也相信李菁,彼此的默契让争吵马上叫停。她也批评学生,但从不疾言厉色,在她看来,教育,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刚”是相对的,“柔”是绝对的;“法”是相对的,“情”是绝对的。她坚持“情”大于“法”,哪怕这个“法”,仅仅是班级规章制度,她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或宽容、或轻处,甚至“视而不见”或“装作不知”。
肩负培养未来一代的责任和使命,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品格修养,她说:“教育的主旋律还是‘心灵’”。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方式,滋养了每一个孩子,使他们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和成长。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李菁最懂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内心的困顿与委屈,以及词不达意的痛苦。每天走进教室,看到一张张灵动而充满稚气的面孔,李菁便充满了动力,“这些孩子是多么珍贵,他们应该得到最好的东西!”她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成为有思考能力的学习者。近十年来,李菁一直专注做一件事,不断更新往届学生作文范例,全方位总结学生应会的基本文章样式和主题、实用技巧。如今,李菁编写的《作文手把手》已成为育英中学的校本课程,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写作信心。《阅读手把手》《背诵手把手》也已成型,这套着力解决学生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手把手”系列丛书,道尽了师者陪伴孩子成长的真情。
纵使青丝变白发,园丁最爱满园春。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选择教师就选择了高尚,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虽然时代在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要求在变,但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标准却始终如一。遇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是学生之幸事。教师节到了,感谢指引我们前程、照亮我们心灵的老师,向您道一声祝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