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之畔,奔赴热爱。9月4日,沉寂了两个月的市老年大学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一大早,学员们从四面八方重返校园。(《太原晚报》9月5日)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条件改善,我国老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大幅提升,老年人开始追求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作为老年教育的主阵地,老年大学要成为老年人的“精神家园”。
让老年大学成为学习场所。我国正在构建学习型社会,鼓励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一方面,老年大学要开设兴趣课程,满足老年人对书法、舞蹈、摄影等兴趣爱好的学习需求,让他们老有所学;另一方面,老年大学要开设生活技能课程,如烹饪、安全等,帮助老年人能独立、健康地面对生活。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科技往往成为老年人的生活障碍,老年大学还应与时俱进,开设手机和智能家电应用等相关课程,不让老年人与社会脱节。
让老年大学成为社交空间。老年人退休后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岗位,难免会不适应。老年大学应当发挥老年人聚集地的优势,让老年人在学校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学习、成长和交流;老年大学要经常举办讲座、文艺比赛等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交流机会;老年大学可以建立线上社交网络,让老年人在校外也能保持联系,随时分享彼此的生活和经验。
让老年大学成为圆梦之地。不少老年人年轻时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老年大学应当为他们提供一个圆梦的平台。在老年大学中,老师在上面讲课,老年人在下面认真听讲、记笔记、做作业,仿佛置身于大学课堂,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老年大学要给老年人追求梦想的机会,让老年人重新拾起兴趣爱好,向曾经的“艺术家梦”“作家梦”冲刺,弥补遗憾。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大学要不断创新发展,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开发优质的教学课程,让老年人在学习中拥有自我提升的机会,由“养老”变“享老”,为晚年生活增添更多的幸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