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党员畅谈,分享微党课,传播正能量;在这里,社区干部与物业工作人员征集居民意见,对居民提出的车库漏水、单元门损坏等问题一一落实维修;在这里,邻里一起包粽子、促膝谈心,不知不觉间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了……迎泽街道双塔西街一社区联通宿舍的凉亭今年实现升级改造,成为沟通民意、凝聚人心的“睦邻议事坊”。(《太原晚报》8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社区治理存在什么问题,当地居民最有发言权。为发挥民主议事协商的优势,我市不少社区都探索开展睦邻议事坊、居民议事会等协商议事活动。
居民议事,“民”是主体。邀请社区各领域的居民代表、楼栋长、网格员搭建居民议事会的骨架,并定期召开多方联席会议,共商社区大事。普通居民也应该积极参与,有问题及时向楼栋长、网格员反映,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为汇众力、集众智、谋共治打下基础。
居民议事,“议”是手段。居民应该积极参与,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畅所欲言,以此降低决策风险。对于居民最关心,涉及自身利益的难题,通过议论和交流,集思广益想办法,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建立长效机制,让问题不再反复发生。
居民议事,“事”是关键。做好基层治理,要立足实际找准议题,切实回应群众的关切问题。居民议事会要以群众诉求为导向,通过面议、表决、达成共识等流程,聚焦社区治理的重点难点,任何关于社区和居民的事情都可以在议事会上讨论,并有始有终,形成闭环。
社区是基层基础,围坐议事,其乐融融。居民要不断增强和发扬主人翁精神,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