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线上的微信朋友圈、抖音平台,在线下的商场、影院,以及社区举办的活动中,充满了与七夕主题相关的浪漫色彩。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七夕节等传统佳节成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契机,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粉丝。年轻人的热爱和期待,更让璀璨悠久的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太原晚报》8月22日)
传统节日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唐代诗人林杰所作的《乞巧》中描述了古人过七夕的情景——对月穿针。春节贴春联、元宵节赏花灯、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登高望远……传统节日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挖掘文化内涵,乐享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七夕节乞巧除了祈求智慧和巧手外,还寄托了对爱情的美好祝愿;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团圆、和谐、感恩和祝福;重阳节登高则表达了对健康和长寿的祈愿。对此,我们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在保留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注入新内容,增强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的吸引力。
丰富表达形式,激发文化活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通过各种活动表现出来的,比如元宵节的灯会、端午节的龙舟赛、七夕节的相亲会等。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民俗活动的表达形式也在不断演进。在七夕节,各种传统技艺体验让大家更加心灵手巧;在中秋节,丰富多彩的“赏月+”活动已成为年轻人的过节新时尚。这些新时代的表达形式,有助于年轻人参与和融入。
激发节日活力,展现文化自信。传统节日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彰显着文化自信。年轻人要积极参与其中,传承和弘扬,深刻体会,深深热爱。相关部门举办活动时也要积极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如七夕节的相亲会引导青年人形成良好的婚恋观,端午节的龙舟赛让大家沉浸式体验团结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
岁月静好,悠悠绵长。中华文明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年轻人应多元化感受和传承民俗,回归传统节日,让中华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