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一段交通安全教育视频颇为引人关注,一名交警在幼儿园做试验,让女教师坐在SUV驾驶位,周遭视野盲区内竟然能放下20多个孩子。对此,记者询问我市汽车行业专业人士康凯,他提醒广大司机,开车前、中、后一定要注意细节,避免发生意外。
开车前检查四周
康凯表示,驾校考试其实都有“上车前检查四周”这项内容。但实际生活中,很多老司机早已忘了这个“必考题”,习惯抬脚上车发动汽车就走,殊不知这样容易酿成事故。因为车辆前后方有发动机和后备箱遮挡,司机很难发现车辆前后方1米以内的儿童或障碍物。而且由于车身、座椅高度、车头长度、驾驶人身材等因素,每个人的盲区大小还不尽相同。所以开车前,一定要观察车辆周边情况,如发现车辆四周有儿童或障碍物,要及时提醒、清理。此外,现在天气炎热,很多猫猫狗狗喜欢趴在车下阴凉处,也要先撵走再开车。
行车中规范用灯、变道
行车中一些细节也应引起重视。比如夜间滥用远光灯。一些人在晚上开车时,开启远光灯后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会车时或与前车较近时,强光会令对向或前方车辆的视野大受影响,很容易引发车祸。此外还要注意变道,高速行车中的变道更多时候意味着超车、摆脱前方障碍或者转向。变道时提速,是给后车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变道后不要马上减速,要跟上变道车道的行驶速度,不让后方车辆停车减速才是成功安全的变道。减速或者匀速变道会缩短车距,容易让后车刹车不及时,造成追尾事故。
停车后小心“开门杀”
我市一些路口播放的交通安全视频,经常有“开门杀”案例。对此康凯表示,司机上下车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车后情况,确认安全后再开车门,并且应该学学所谓的“荷兰式开门法”。具体方法是:驾乘人员在下车时用距离车门较远的那只手开车门,也就是坐在左边驾驶座的用右手开,坐在右边副驾的用左手开。当二者用离车门较远的那只手开车门时,上半身会自然转动,头部和肩膀自然向外,眼睛能看到更大的区域,从而有效避免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