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万柏林区万科蓝山小区二期,网格员入户询问得知,“献殷勤”的陌生人是钻了独居老人内心空虚的空子,看似无微不至关心老人的生活,实际上是为了推销产品。(《太原晚报》8月13日)
推销产品打“亲情牌”,让老人深陷温柔陷阱,类似新闻不断。有些老人明知是陷阱,仍旧执拗购买高价产品,最后损失了钱财。
老人深信不疑,骗子骗得猖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子女经常不在身边,老人缺乏亲情关怀,防范意识较弱。推销人员不断地“献殷勤”“嘘寒问暖”,极易让老人放下警惕。一些老人甚至觉得推销人员“比儿女都亲”,心甘情愿购买昂贵的“三无”产品。更有甚者,推销所谓的保健品,让老人认为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不愿服用正规药物,因此贻误了病情。另一方面是违法成本低。商家骗术不断升级,老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自愿购买产品,因此很难界定老人“被骗”,加大了执法难度。
根治亲情式推销,首先要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其次,全社会要形成合力,让“骗术”无处遁形。子女要多关爱老人,不给不良商家可乘之机。有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和提醒。正如万科蓝山小区网格员注重日常巡查,及时发现了可疑人员的踪迹,避免了诈骗的升级。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