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汽车频道

多管齐下 寻找“泊位”

停车难微调查(下)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贺娟芳 文/摄 2023年06月21日 16:32

  停车难是动态的,不同区域停车难成因不同,解决方案也不同。如何开“脑洞”纾解城市停车难?如何对症下药破解这一“城市病”?太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花式停车”解纾困

  车位是一点一点“盘”出来的。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日间停车需求大,夜间需求小的特点,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协调和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夜间开放部分内部停车场位,设置了“十五分钟临时停车位”“出租车专用停车位”……为了缓解便利店、学校周边停车难的问题,社区物业齐发力,开发小程序,开放内部车位,巧用积分制,鼓励共享车位。

  所有暖心的举措,都化作了市民舒心的笑脸:“门口的夜间停车位让我不再为晚上停车而发愁,感觉特别好。”家住东缉虎营的曹振华说。

  文庙街道山右巷一带共有11个老旧小区和1个回迁小区,2100余户居民,只有260个停车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近年来,山右巷棚户区拆迁后有了空地。2020年起,利用这些空地,政府相继建起3个停车场,新增了378个停车位,居民停车不再难。

  做乘法的停车楼也是缓解“停车难”新解法。输入车位号,按下按钮,不到一分钟,宋先生的汽车便从立体停车楼二层平台“移”到了一层地面上。“以前来办事,大部分时间是在找车位,自从有了这个立体停车楼,我基本上不用为停车发愁了。”位于坞城路与学府街交叉口西北角的学府智能停车楼为周边居民出行停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停车楼有1204个车位,设置了11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相互独立,可独立连续存取车辆。停车楼采用的是大数据、智能引导、车位预约、无感支付等“互联网+停车”技术,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实时查看车位数据并提前预约车位。“存取车只需要一分钟左右。”宋先生说,一小时停车费5元,比停车场还划算。

  “上天入地”拓空间

  宋先生所说的智慧立体停车楼,仅太原龙投一家就建成9座立体停车楼,包括3个自走式、6个机械式,均分布在迎泽区、杏花岭区等车流量大、人员密集区域,可向市民提供3076个车位。这9座楼分别是太钢工人俱乐部机械停车楼,设有264个停车位;敦化化工路机械停车楼,设有300个停车位;山右巷机械停车楼,设有168个停车位;双龙巷机械停车楼,设有164个停车位;并州东街西机械停车楼,设有248个停车位;化工轻工北机械停车楼,设有384个停车位,充电桩35个,升降机7部;山医大二院停车楼,设有542个停车位;上马街停车楼,设有495个停车位;青年路地块地下停车楼,设有477个停车位。

  龙投智讯副总经理宗瑞称,智能立体停车楼将地处老城区面积小、形状不规则的地块充分利用,结合现代技术向空间要车位,针对周边社区、商业停车难题,量身定做了停车解决方案,采用了垂直循环、平面移动等行业领先技术,实现了技术运用、停车模式的差异化。

  停车楼运用“互联网+”智能化新技术,集智能导引、车位预约、反向寻车、无感支付等于一体,市民可通过“龙投智慧停车”手机APP及微信公众号,快速搜索到停车楼空余车位,可提前“远程下单”完成缴费、车辆出库等操作,实现即存即取,既精准又高效快捷,存取车平均时间由传统的90秒缩短到60秒,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此外,智能立体停车楼还配备了中央控制室,可360°无死角监控车库内部,安装了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淋等设备,时刻保证车辆安全。

  “短停快走”提效率

  记者随机在医院、商场等多个车位紧张的地区进行了采访,很多车主对立体停车场都表示欢迎。

  然而,建设立体停车场的费用并不低。业内人士张鹏介绍,立体停车楼层数越多造价越高,如果要建造一个5层高的停车库,用最简易设备,车位单价也要2万元以上,全自动立体停车楼的总造价更贵,“这还只是设备上的价钱,算上设计、人工、其他物料等费用,再加上检修、消防、工人工资等,需要投资的资金更多,收回成本至少10年。所以,尽管好但是推行太难。”

  停车难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称,目前,停车市场活力尚未完全激发,企业投资建设回报周期长、动力不足,消费者对合规付费停车意愿较低,价格对停车供需关系的调节作用较弱,尚未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比如说,为什么有的地方车位紧张,有的地方车位闲置,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价格差异,没有形成较大的价格势能,驱动“短停快走”来提高车位利用效率。道路是公共资源,设置临时停车泊位意在解决临时停车需求,而非鼓励长时间停放、占用公共资源。特别是对于停车需求旺盛的停车泊位,通过阶梯收费的方式进行调节,提升泊位周转效率,优化停车资源配置,也是解决城市停车难、停车乱的“关键一招”。

  基于以上分析,宗瑞表示,要想破解城市停车难题,除了因地制宜增加车位之外,也要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价格势能,让汽车流动起来,积极主动去匹配相应的车位。

  “他山之石”可借鉴

  如何通过对车位的合理设置、使用、管理来解决停车难问题,也不妨借鉴他山之石。

  比如北京通过共享、挖潜、适度建设的思路,规范胡同停车,打造不停车街区;上海探索区域内各类停车需求和资源供给的统筹整合,实现“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循环服务模式,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导车辆停放;深圳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路边停车收费管理;宜昌利用边角地块建成停车场,搭建智慧平台有序引导停车需求;福州汇集全市停车数据资源,构筑智慧高效停车服务网络,方便市民查询附近实时车位信息,提高车位的利用效率;苏州推出限时停放的便民车位,缓解市民如厕、买药、装卸货物等情况的停车难问题……各种各样有益的探索都值得我们借鉴。

  这些城市的做法提醒我们,破解停车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拓展“增量”,又要盘活“存量”,既要倡导文明停车绿色出行,又要依靠科技智慧做好引导服务。只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同一体,政府、企业、社会和广大群众大力支持,群策群力,才能最终解决停车难这一“城市病”。

  短评

  为城市寻找“泊位”

  停车难,城市管理的“幸福烦恼”。

  近年来,我市建设停车楼,推出“共享车位”,划定“夜间停车位”“十五分钟临时停车位”,全方位缓解停车难,便利了市民。但这些措施,还未从根本上满足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

  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有效解决停车难,需要系统化思维,除了想方设法对道路和空间资源高效利用,还需要理顺体制机制、强化法治治理、加大现代交通文明和文化的普及力度,包括公共交通的普及和对交通规则的规范和遵守。解决重点区域停车资源供给不平衡和区域性、结构性矛盾,需要发挥制度创新的作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只有多管齐下、多方发力,才能给城市车辆找到满意“泊位”。

  解决停车难,是城市化的一道必答题,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民生工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专题调研群众“停车难”问题时强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停车难’等‘小切口’问题入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找准症结,强化措施,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为市委、市政府决策以及推动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力破解停车难,千难万难,“事不避难就不难”。相信,在破解停车难这一场政府和群众的双向奔赴中,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太原答案”会书写得越来越优秀。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