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聚焦

串起一部村庄微观史 央视新闻报道阳曲张拔村民乔秀玲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李晓并 2023年06月21日 06:48

  6月19日晚,央视新闻频道“遇见你”栏目以《用微观影像呈现爱与乡愁她是张拔村最后的“导演”》为题,专题报道我市阳曲县张拔村村民乔秀玲,用两年多时间拍摄近千条视频,记录了村里最后一批留守老人,也串起了一部村庄的微观史。

  “我们村以前有好几个高阁门洞,洞门一关谁也别想进来。如今只剩下这么一个了。门洞外的广场成了老人们的据点,东家长西家短,交流信息互通有无。看着这即将消失的村子和老人,我想用视频记录下来。”电视画面中,是村子里仅存的高阁门洞和坐在一旁闲聊的老人们。画外音是乔秀玲原汁原味的乡村口音。

  乔秀玲2020年秋天开始在村里拍视频。她唯一的创作器材是一部手机,没有彩排,也没有剧本,她的父母和村民都是主角。

  “润马叔是我们村的‘万能叔’,他每天都骑着装着维修器具的三轮车在村内溜达,谁家有东西坏了,知会一声,他就会去帮忙修理,七八十岁了还当后生用。”“这是我放羊的二哥。二哥的羊群就如同天上飘动的白云,给沉寂的老村子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二哥不喜欢受人约束的打工生活,于是就当上了领导‘千军万马’的羊司令。”“三叔都80多岁的人了,还是那么的古道热肠。他有免费的老年公交卡,腿脚还不错,经常坐公交车去县城转悠,村里人就让他捎着买东西,有时候就是为了给别人买东西特意跑一趟。”一段又一段的小视频,村人的质朴生活展现无遗。

  报道介绍,乔秀玲最初的拍摄对象是她的父母。2020年9月20日,她拍摄了第一条视频《枣儿红了》。视频里,老两口摘枣,一派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她配写的文案是:“为了外出求学、工作的娃儿能吃上自家的枣,87岁老爸爬上高凳摘枣儿,老妈准备做酒枣。”镜头里,父母的生活多姿多彩。78岁的老妈每天换着花样做饭,院里的小葱、香椿随手一摘,很是新鲜。现如今90岁的老爸是个闲不住的人,家里的院子什么时候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树上的红枣、桃子之类的一定是颗粒归仓,从不浪费。

  在乔秀玲的社交账号上,写着这样一段话:“父母渐渐老去,周围邻居也都是上了岁数的,一家最多两个人,锁门的人家可多了,小时候热闹的村庄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空村子,趁着父母还健朗,用视频记录我渐渐老去的父母和慢慢消逝的村庄。”在她的镜头里,出现了越来越多村里的事,越来越多村里的人,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爱与乡愁。在她的视频里,既有可爱的老人聚在一起唠家常、劳作,又有广袤田地里的春华秋实。

  拍村子和村民的画面越来越多,视频慢慢成为在外游子关注家乡的窗口,成为连接在外生活的年轻人、早已离开村庄的老友们,与村里留守老人之间的桥梁。

  “就像给村里安了一个摄像头一样。”张拔村在外游子韩瑞雪说,过年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姥爷在冰天雪地里骑自行车,这些事情他都不会跟我们讲的,但是我在阿姨的视频里看见了。

  越来越多的村民和在外的游子“蹲守”乔秀玲的视频更新。在这里,有人找到了自己的小学老师,有人看到了童年美食咸菜夹馍,在天津上学的小学生,看到了一直关注自己的四爷爷。人们把乔秀玲称为“行走的摄像头”,还有以她的网名命名的“招财猫导演”。

  这段时间,乔秀玲又有了新的想法,她在村子里挨家挨户串门寻找老照片,想为张拔村办个老照片展,在她最新的视频里,配上了这段征集老照片的文案。

  乔秀玲的这些视频,不仅记录下了乡亲们的生活,还成为在外游子关注家乡的窗口。她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希望一直拍下去,在记录家乡的同时,也给后辈儿孙们留下有关村庄的乡愁记忆。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