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太原新闻

“你好,新邻居” 给你支个招 融入社区大家庭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 李涛 2023年05月10日 08:16

  “到了新地方,周围邻居一个也不认识,好寂寞……”32岁的刘敏搬到新小区,几个月过去了,一个邻居也不认识,顶多出入碰见时感觉“脸熟”,她为此感到孤独。记者在社区采访发现,出于工作、生活、学习等原因,很多人有搬家的经历。他们当中,不少人遇到和刘女士一样的困惑:作为“初来乍到”的新人,很想与左邻右舍相识,却不知从何开始。为了打破这面沟通、交流的“墙”,5月9日,万柏林区的光华街社区举办了“新邻居、老邻居”插花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老住户、社区工作人员热情支招,帮助新邻居尽快融入社区大家庭。

  拿出热情

  27岁的赵鑫租住在光华街社区服装厂宿舍,才过了几个月,和楼上楼下都成了好朋友。他是一名外卖骑手,日复一日奔波在大街小巷里。或许是出于职业的原因,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的人。见了谁,他都会习惯性先说一声“你好”。

  从临汾来到太原后,他租住在站点附近的小区里。干快递第一天,有经验丰富的同事提醒他:无论见了啥样的客户,别管人家给“好评”或“差评”,态度一定要和善、热情。

  他听进去了,也是这样做的。随着一单单外卖同时送达的,还有脸上的微笑和礼貌的问候。换来的,是对方“谢谢”“辛苦了”的回应。

  这个习惯也带到了生活中,楼道里碰到谁,他会先打招呼,热情地叫一声“大哥”或“大姐”。很快,大家记住了这个小伙子,也爱和他聊一聊、坐一坐。一来二去,邻里间的关系迅速拉近,彼此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他建议:人心是相互的,要主动示好,让邻居感到你的真诚。

  积极参与

  “小刘,来,咱俩一起弄。”73岁的胡奶奶是光华街16号院的老住户,而32岁的刘敏才搬来3个月。老人看出来,这个年轻人有点“认生”,就主动找她搭伴,共同完成一幅插花作品。两个人一边做,一边聊,很快熟络起来。

  老人笑嘻嘻地说:“你们要上班,早出晚归,平时也没啥机会见。周末休息了,可以来串门,我就爱和你们年轻人说话,感觉自己也有活力了。”听完,刘敏一琢磨,确实是这个情况:每天很早就出门上班了,晚上才回家,偶尔出去散个步,也很少碰到能打招呼的人。

  “有的居民住了大半年,还不知道社区办公室在哪里,一定是平时啥活动也不参加,那可不行。”老人说:“社区经常举办类似这样的邻里活动,大家应该走出家门,积极参与,能认识不少人,也能为社区作点贡献。”

  常来常往

  能很快与周围邻居“打成一片”,家住西南花园小区的周先生说:“多亏了家中老人的帮忙。”

  几年前,他刚搬到这里时,也是谁都不认识,同住一个楼里的邻居也基本没交流。在他看来,这种看得见的邻居还不如网络世界的“亲们”相熟。

  后来,父亲过来帮忙照看孩子,白天常在院子里溜达,老爷子也健谈,认识了不少人。打那以后,家里变得热闹了,他也跟着“沾光”,与很多同龄的邻居成了朋友。平时,邻居之间总会找个机会聚一聚,感情越来越好。他出差时,家里有点啥事,邻居会主动过来搭把手。

  他觉得,同住一个小区,其实认识周围的邻居并不难,但要相处融洽,最好经常走动。除了互道一声问候,更要问问彼此有什么难处,互相帮助,这才是邻居间该有的样子。

  互相体谅

  小区里,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住在了一起,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等都不相同,平时难免有摩擦磕碰。“想要和睦相处,就要学会互相体谅。”这是光华街社区工作人员给新邻居们提的中肯建议。

  这一点,68岁的秦大娘深有感触。她讲了这样一件事:自己睡觉时需要安静,可有一段时间,总被楼上传来的声响搅得心神不宁。原来,楼上的邻居家有一名活泼好动的孩子,从早到晚精力充沛,经常大半夜也闹个不停。她找到楼上,当面指责了邻居,两家人闹得很不愉快。

  为这事,老人纠结了好一阵子。后来,邻居主动过来道歉,她也感觉当时有点冲动。话说开了,双方重归于好。前段时间,老人扭伤脚,还是邻居开车将她送到了医院。

  “你给别人送去温暖,也感受到别人反馈的温暖。”光华街社区工作人员说:“有幸成为邻居,就该好好珍惜这缘分,遇到事,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