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雨,是播种百谷,催生希望的时节。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意味着,气温回升转快,寒潮将结束。
《黄帝内经》有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寄治十八日。”这是说四季季末的十八日均由脾所主,因此谷雨养生除了养肝护肝外,还需要注意健运脾胃。
过了谷雨,夏季的脚步就近了。在夏季到来之前,我们需平调阴阳,顺应春的生发之气,才能更好地适应炎热的夏季。
谷雨时节养生要点
一、健脾祛湿
谷雨时节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湿邪侵犯人体,容易湿邪困脾,也易导致关节疼痛、神经痛、春困、不思饮食等。
谷雨时节要多晒太阳、多运动,最宜快走、慢跑、气功导引,如易筋经、五禽戏等,可排泄体内湿气、疏通经络、调畅情志,但不可大汗,会导致汗孔大开,湿邪更易入侵人体。
二、养肝柔肝
春季阳气升发,肝气逐渐旺盛,至谷雨时节达到最旺,此时,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而易出现鼻腔出血、头痛、眩晕、目赤等上火表现。
谷雨时节要重视调畅情志、戒骄戒躁,保持恬静的心态,多听音乐,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急躁焦虑,以防肝火过旺。
三、预防过敏
谷雨时节柳絮满天,又是花粉高峰期。此时,过敏体质的人群在吸入花粉后,容易出现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表现为脸部红肿、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此时,气温回暖,人们户外运动增加,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外出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帽子或者墨镜;回家注意个人卫生清洁。若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饮食养生
谷雨时节应遵循“养阳补脾,多甘少酸”原则,饮食以清淡为主,行疏肝健脾祛湿邪,滋阴润肺防燥火之功效。
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生保健,总以疏肝为主,以调畅气机、疏通气血。肝气不舒,易克脾胃,化生湿邪。肝阳升发太过,则易“木火刑金”,损伤肺津。所以谷雨时节饮食养生,雨多则疏肝健脾化湿邪,天干则滋阴润肺防燥火。
春韭、香葱、生姜、蒜苗、香菜等有助肝脏疏泄的作用。健脾化湿可适量食用红小豆、薏苡仁、山药、芡实、冬瓜、鲫鱼等。忌吃生冷肥甘油腻之物,以免损伤脾胃,加重体内湿气困留。
燕麦、小麦、糙米、玉米、小米、大枣、板栗等有补益脾胃作用,脾胃虚弱者可常食之。鲫鱼、鲈鱼也能补虚健脾,和胃调营,疏肝行气,肝郁脾虚者可经常食用。
百合、芹菜、苦瓜、西红柿、丝瓜、萝卜、黄瓜、茄子、莴苣、柚子、香蕉、橙子等有滋阴润肺、清热泻火的作用,肺热、阴虚内热、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口臭、大便干结者,可经常食用。
饮茶
古人有饮谷雨茶的习惯。唐代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中有提到:“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春季因多雨,多湿故易发春困。
正如《神农本草经》记载“雨前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饮茶能有效缓解春困、消渴等症状,因茶叶性凉故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灸法——葫芦灸
古语说“顺四时者昌,逆之则伤”,灸法,其实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好身体,恰当地从春季过渡到夏季。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人体内的湿气不易排出,如果身体内热和湿气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湿热。此外,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谷雨前后15天,脾处于旺盛时期,谷雨也是生阳气、健脾胃的好时候!
葫芦灸独特的外形结构使得艾温循环,以纯阳灸力,引火入元,通过葫芦灸的热效应把艾灸的能量和暖宫中药粉的药性散发出来,渗透至体表体内,引药入经,调和人体阴阳平衡,以起行气补血、温经通络、健脾除湿的作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