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雨水。2月20日,市中医医院主治中医师刘鹏提醒,雨水节气之后,降雨增多,北方地区湿气一般挟寒而来,且入春多风,初春的降雨会导致体温骤降,老年人血压易升高,容易诱发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小儿则易因气温改变引发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因此,雨水过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
“这个时节要预防倒春寒,要春捂。”刘鹏表示,初春阳气渐生,气温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易感邪而致病。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此时,“春捂”要保护项部、前胸、后背、膝关节、手脚等,“减衣”要慢。除了“春捂”外,要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同时,要注意养胃除湿。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从中医角度来讲,脾属土、喜燥恶湿,最易受湿气所困,雨水节气多雨、多湿、且春属木,木气渐升,脾受湿困,则木易克土而伤脾胃,调理脾胃要适当饮食,调畅情志,配合适量运动。具体来讲,不要过多进食寒凉、或喝凉茶,可进食温润膳食,如山药粥类,以养护脾胃,避免脾胃受凉;也可以喝温热的红糖姜茶、热水泡脚等。
要养阴润燥。雨水节气,早晚温度较低,温差较大,故多风,风燥则易伤津,出现口干、多饮,宜饮食清淡,多饮水,少食油腻,避免过多进食辣椒、蒜、花椒、羊肉等辛香、发散之物。
要适当锻炼,清净淡泊。早春节气应避免剧烈运动,因人制宜,适当的运动,一则动能升阳、二能健脾、三能祛寒排湿。运动项目推荐八段锦、五禽戏等,老少皆宜。此时,气候多变、肝气升发,情绪易波动,故精神上,清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可选肝俞、太冲穴等艾灸,以健脾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