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宝宝夜晚睡觉,无法安安稳稳地睡到天亮。他们总是有很多小动作,比如:蹬被子、出汗、翻来覆去、哼哼唧唧、磨牙、打呼噜、打嗝放屁、会挠屁股等。有些孩子甚至一夜从床头到床尾滚好几个来回,早上起来都找不着人的那种。

这些小动作仅仅是说明宝宝睡觉不老实或者白天玩的太累晚上睡的香?可不完全是这样喔,这也是宝宝在通过小动作告诉你,他身体出现了一点小问题,爸爸妈妈们要多留意啊。
宝宝睡觉打呼
宝宝晚上打呼是不是因为白天玩得太兴奋了,所以晚上睡的特别香?还真不是!宝宝睡觉打呼一般有这几种情况:
●喉鸣: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新生儿身上,喉头软骨发育不全造成的,稍微大一点就好了。平时多晒太阳,可以促进钙吸收,使喉软骨补钙慢慢发硬,就不会由于气流原因导致喉软骨收缩了;
●如果宝宝总是仰着睡,舌根后坠,咽腔狭窄,气道不通畅就会出现呼噜声;
●宝宝感冒鼻塞、喉咙有痰,气道不通畅而出现打呼噜;
●宝宝过胖:胖宝宝咽喉部构造较肥厚,睡觉时口咽部呼吸道易阻塞所以发出呼噜声;
●这点最重要,宝宝一直睡觉打呼,要考虑是鼻咽部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的宝宝大多靠张口呼吸,长期用口呼吸会造成面部发育变形,牙齿突出不整齐等,引起“腺样体面容”,更严重的还会引起宝宝呼吸暂停导致缺氧、影响脑部发育。
护理建议
平时多带宝宝晒太阳,有利于身体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吸收。当宝宝的喉软骨慢慢发育变硬,就不会因呼吸气流产生鸣音了。
在天气变换、流感盛行的季节,要注意为孩子及时增减衣被,做好防护,以免生病感冒造成呼吸道感染。
如果发现孩子经常张嘴呼吸、鼻塞、打喷嚏等,考虑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家长需带孩子去医院耳鼻喉科做进一步的检查。

容易出汗
宝宝睡觉汗多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出汗大多是因为宝宝新陈代谢旺盛又活泼好动,本身就容易出汗。如果室温太高,或者因担心宝宝着凉而盖太多甚至穿着厚衣服睡觉,更容易导致宝宝出汗且睡得不安稳。
排除这些外在因素就是病理性出汗,就是我们常说的虚汗、盗汗。最多的原因即是常说的缺钙、缺乏维生素D。
护理建议
宝宝睡眠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22~25度。睡前不要给宝宝盖太多,否则容易捂出汗,宝宝也爱蹬被子。可以等宝宝睡实,停止出汗以后再盖上厚度适宜的被子。
宝宝睡前别玩得太兴奋,提前0.5-1小时进入睡眠准备阶段,可以把灯光调暗,给宝宝讲故事、听音乐、温柔地对话等。宝宝睡前给他垫个汗巾,待睡着汗停以后抽出来,汗湿衣服也容易感冒。
如果宝宝缺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维D和钙剂。日常饮食中要注意营养均衡,多给宝宝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瘦肉、蛋黄等。
睡觉会磨牙
一说磨牙,一般都会说是肚子里有虫。但其实宝宝夜里磨牙还有其他原因,譬如消化不良、心理紧张等。
1、消化不良
睡前吃太多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连带咀嚼肌也在收缩,带动牙齿摩擦;
2、心理紧张
情绪太兴奋或者太低落、害怕、焦虑、没安全感等都会造成宝宝磨牙;
3、肚里有虫
肠壁不断受到蛔虫的刺激,从而引起咀嚼肌的反射性收缩而出现磨牙,但不建议爸爸妈妈随便给宝宝吃打虫药,还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驱虫。
4、牙颌不正
孩子长牙期间,如果牙齿发育不好,上下牙接触时会发生咬合不平,也是磨牙的原因。
护理建议
平时跟宝宝多亲密互动,给足安全感,并且给他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和氛围,避免宝宝过于兴奋或紧张等情绪。
宝宝的晚餐要清淡且易消化,睡觉前不要吃太多的东西。同时要确保宝宝的食物营养均衡,也能起到少生病,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医生建议2岁以上的宝宝可1-2年打一次虫,但不建议家长随便给宝宝吃打虫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驱虫。

宝宝睡觉时的小动作原来有这么多含义,就对照看看你家宝宝有没有这些小动作吧。宝宝的睡眠质量关乎着他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让宝宝睡个安稳觉很重要喔。(耳鼻喉科汾东病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