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聚焦

日产万颗 产销两旺 晋祠桂花元宵“老味道”邂逅新机遇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侯慧琴 通讯员 杨润德 2023年01月30日 07:04
 

韩福元切着元宵馅料。

  “我订的20袋元宵,来,装箱子里!”1月29日一大早,75岁的市民王来贵就和家人赶到位于晋源区长巷古唐苑小区内的“晋祠桂花元宵”生产基地排队。工作间里,自动石碾机轰隆作响,大盆里一颗颗白色的元宵欢快地起舞……“大年初一都没休息,每天生产一万颗左右的元宵,除了传统玫瑰桂花元宵,今年还新推出沙棘元宵和木糖醇元宵,线上线下都供不应求!”72岁的晋祠桂花元宵技艺传承人韩福元忙里偷闲地说。

  1月29日4时许,刚刚休息了4个小时的韩福元便再也睡不着,起身到工作间里滚元宵。“这两天订货的太多,我们的人手增加到30多个了,还忙不过来!”

  早上8时,工作人员已陆续到岗,分头磨米、炒作、拌馅、滚制、装袋。磨坊里,3台3米多高的自动石碾机轰隆作响,旋转的石磨一遍遍碾压着晾晒好的江米。由花生、芝麻、玫瑰、桂花、冰糖拌成的馅料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放到江米粉中,随着人工摇动,江米粉慢慢地沾在元宵馅儿表面,逐渐变圆、变大,直到滚成乒乓球大小,可谓“形如珠玉色如霜”,一颗颗地道的晋祠桂花元宵便“滚”制而成。“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一泡、二淘、三晾、磨米、炒作、做馅、滚制……”韩福元介绍着。

  “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晋源区广为流传的“晋祠四宝”之一“元宵蛋蛋”,指的就是晋祠桂花元宵。晋祠桂花元宵起源于汉代,距今有两千余年的制作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晋祠大米和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晋祠桂花元宵一直传承至今,被誉为中华元宵的鼻祖和北方元宵的代表。在晋源区,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都有自己滚元宵的传统。从清末延续至今,滚元宵技艺在韩家已传承至第六代,韩福元是第四代传人,并被评为“晋阳工匠”。他的两个儿子作为第五代传人也已成为生产基地的主力。6岁的小孙子韩洪杰从会站立起,便跟着大人压制元宵馅儿和滚元宵。“从我记事起,滚元宵的软米(江米)是用咱晋祠泉水种出来的,磨出来的元宵粉细腻清香,元宵馅儿用自己种的玫瑰调……”韩家人保留着使用自家栽种玫瑰的做法,以保留元宵的清香口感。

  近年来,韩福元在碾米、炒制馅料等工序中,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但仍保留了石磨碾制、“六蘸六滚”等古法工艺,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汁原味。同时,晋祠桂花元宵也不断推陈出新,开发了沙棘口味的新品元宵,酸甜可口,清香解腻;健康低卡的元宵,用木糖醇替代白糖,深受年轻人喜爱。如今,韩家的晋祠桂花元宵已进入我市多家特产商场和超市,并开通线上渠道,销往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地。韩福元的二儿子韩伟说:“每到春节,很多身在外地的游子会通过线上订购元宵,尝家乡这口软糯清香、甜而不腻的老味道。依托冷链物流、航空快递,晋祠桂花元宵可直达全国各地。”

  不吃“老味道”,就不算是过十五。元宵节将至,晋祠桂花元宵成为市场“香饽饽”,糯香在唇齿间驻留,也留下了太原人味觉里的温暖记忆。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