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特别关注

忙碌与坚守 我们在一线护平安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魏薇 通讯员 王红 孟亮 文/摄 2023年01月10日 09:41

图为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手术。

  春节将至,可仍有一群人,他们无暇感受日渐临近的节日脚步,来不及养好身体,便奔波在救治患者的路上,全力坚守住救治生命的最后防线。连日来,记者在山医大二院感受着医护人员的忙碌与坚守。

  “等我回来并肩作战”

  “伙伴们,我没事了,要命的药物过敏总算是过去了,要不了多久,就又能和大家并肩作战了!”刚刚在生死一线走了一遭的山医大二院妇产科党支部书记王永红第一时间给同事们发信息报平安。2023年的新年,他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从去年11月底起,因医院内突发新冠疫情,1号住院楼开始封控,王永红便带领团队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方面要做好疫情防控,辟出了专门的新冠阳性病房和产房,另一方面还要做好防护,确保其他孕产妇的安全。病区封控的每一天,除正常查房、病历研讨、组织线上会议学习、急诊手术、门诊外,医护人员还要认真核对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核酸检测情况,随时调整诊疗方案和防护措施。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病区压力并未减小,由于过度劳累,妇产科51名党员竟然有46人相继感染,王永红作为党员先锋队队长仍然在岗坚守,并成功带领科室仅有的几名医护完成了一次次急诊抢救和手术。

  去年12月24日,王永红开始咳嗽、嗓子剧痛,25日便开始发烧。26日晚,急诊转来一名怀孕37周的孕妇,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和胎儿均面临极大的危险。高烧39.5℃的王永红顾不上考虑太多,协调介入科、麻醉科医生助力,成功实施手术,确定患者母子平安后,他终于可以安心休养。

  意外总在人放松时突然而至。28日,发现自己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为了尽快康复,王永红服用了家中的阿莫西林。身体向来强壮从无药物过敏的他,突然全身皮疹、心慌气紧、呼吸困难,所幸有同事及时抢救,他才闯过了急性过敏性休克关,脱离了生命危险。躺在病床上,他依然牵挂着科室的工作。

  “大夫,我请你喝止咳药”

  “大夫,我请你喝止咳药,这个药效果挺好!”作为接诊患者的第一道关口,这些天,山医大二院急诊科护士长张永刚每天在诊区奔波不停。张永刚才退烧没几天,还没好利索,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看他费力地向患者家属询问病情,一名候诊的患者家属实在看不下去,掏出一瓶止咳药,非让他赶紧试试。早已忙得脚不沾地的张永刚又感动又想笑,努力提高嗓音说声“谢谢”。

  急诊科是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来急诊的患者不是起病急就是病情重,特殊时期,发热患者数量骤增,而且病情复杂多变。为了积极应对,急诊科在原有的抢救区外增扩抢救空间,增设备用床位、氧气筒、监护仪等急救仪器,及时将就诊患者分级分流。

  “最近很多医护接连感染,恳请身体条件允许的同志,尽量提前返岗。”虽然还发着高烧,急诊科主任李燕依然操心着工作,在工作群里发出通知。一小时内32名医护报名申请返岗,这让李燕有了“底气”,能合理调整人员班次。刘晋、温亚、张永刚是急诊科的护士长,温亚身体不算太好,还有过心脏早搏,一发烧就心慌,可几人却都不愿休息,忙着协助主任重新制定工作流程,调整工作安排,积极帮同事干活,主动加班为患者做透析,及时指导帮助来支援的同事……他们总是说“我们是第一批援鄂的人,这时候不上谁上”,还是大家一再提醒,他们才肯稍作休息。

  “有更多的患者需要我们”

  在救治任务更为繁重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更是把治疗重点放在危重症和老年患者身上。

  低烧半个月,仍坚持在一线;老人孩子出现感染,只能托付给家人照顾;甚至母亲因病去世,顾不上悲伤怀念,毅然回到工作岗位,只为能多救治几名患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全体医护默默克服困难,“有更多的患者需要我们!”这是大家内心执着的信念。

  目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床位已全部收满,为解决大量急诊患者亟待住院的问题,医院增设的三、四病区也很快就住满。病房里氧气用量达到满负荷,嘀嘀嗒嗒的呼吸机报警声牵动着每一位医护,他们只能不停巡房,保证患者安全。呼吸重症病区也在超负荷运转,有创、无创、高流量、俯卧位……病房里灯火通明,每一盏灯下都是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

  同样,在医院老年医学科每天也都上演着一幕幕生死抢救的场景。82岁的吴爷爷从急诊转入老年科时,CT检查显示肺部已经是“白肺”,血氧含量只有50%,尽管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等对症治疗,但老人的血氧依然无法维持,一直咳嗽、胸憋、呼吸困难。1月7日凌晨3时,老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值班医护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急行气管插管、吸痰等抢救,终于帮老人恢复呼吸心跳,病情稳定后转入了ICU继续治疗。

  正是这些医护人员,以责任和担当坚守岗位,以血肉之躯和病毒赛跑,守护着每一份生的希望。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