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已落下帷幕,最近几天,“战利品”陆续抵达。记者在多个驿站看到,与几年前动辄爆仓的情形相比,今年“双11”取件的场面显得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一方面固然因为疫情防控不聚集等因素,另一面更是因为消费者愈发理性,不再为凑单跟自己较劲,而是“需要什么买什么”“能用多少买多少”,潇洒地跟囤货说拜拜。
11月13日晚6时许,记者在水西关街十五中附近一家驿站门口看到,十几位市民有序地排着队等着取件,轮到自己时在门口停下,一边扫场所码,一边给工作人员报上取件码或手机号,多数人都是一两个、两三个包裹,轻轻松松拎走。经营该驿站的张师傅表示,他以前送过多年快递,见过不少“奇葩”,“跟不要钱似的,女性用品、婴幼儿用品、厨房用品等整箱整箱地买,以为商店进货呢!”可现在不一样,他的驿站刚开了一年多,经过了两个“双11”,感觉人们理性多了,“挺好的,大大避免了浪费。”
11月14日上午10时许,在西矿街北二条一家驿站,送件的小哥、取件的居民络绎不绝。王女士给记者讲述了她曾经的囤货经历。2020年年中,她孩子出生,当年“双11”,初为人母的她一下子买了差不多两年用量的纸尿裤。“当时老公‘骂’我,我还争辩如何好用,如何划算。可没想到,刚用了两三箱,孩子就学会自己如厕了,此后白天基本就不用了,只夜里用一下。”不得已,王女士把剩下的大部分都送人了,“折算下来比正价商品都贵……可以说是当年交的‘智商税’。”好在此后王女士再也不囤货了,随用随买、用多少买多少,“快递这么快,实在没必要囤。”
的确如此,当下,电商、物流齐头并进,从下单到收货时间越来越短。从电商看,“双11”促销、保价几乎能持续一个月时间,人们尽可以慢慢挑、仔细选,不必盲目“买买买”;从物流看,海陆空齐上阵,比如中铁太原局,充分发挥高铁优势,连续多年组织“双11”电商快件运输,“当日达、次日达、三日达”已成为常规操作,帮助广大消费者实现“即买即得”,跟囤货说拜拜。记者刘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