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健康频道

关于猴痘预防,吴尊友给出5点建议

来源:澎湃新闻 2022年09月21日 09:41

  9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文表示,加强社会层面的猴痘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是必要的,在重庆报告“首例”猴痘病例之外存在漏网病例的可能性非常小。

  什么是猴痘?公众感染的风险高吗?面对猴痘,我们需要做什么?

  为您逐一解答↓↓↓

   01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一种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DNA双链病毒,与天花病毒是近亲)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通常为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脑炎等。

   02 感染猴痘病毒的症状是什么?

  从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看,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这次猴痘疫情爆发主要发生在非传统的流行地区,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偏多,而且病情相对较轻,几乎所有病例都出现皮疹或皮肤损害,且皮疹病变主要局限在局部区域,通常不会进一步扩散。约一半以上的病例出现发热、疼痛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果不能获得及时的医疗服务,可能出现死亡。

   03 猴痘病毒如何传播?

  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具有相似性,具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也就是说,曾经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对预防猴痘具有保护作用。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即此前出生的人接种过预防天花疫苗,对猴痘有一定的免疫力。而此后出生的人,不再接种天花疫苗,普遍对猴痘易感。从人群年龄结构来看,我国42周岁以上的人,即占总人口约一半以上的人群都对猴痘具有免疫力。因此,没有必要让人群普遍接种疫苗来预防猴痘。从欧美国家近期控制猴痘疫情的疫苗接种策略来看,加强重点人群疫情检测,疫苗接种集中在高风险人群,就能达到控制疫情的效果。

  猴痘的传播方式比较复杂,包括:

  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等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而由欧美国家向全球蔓延的这波猴痘疫情,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是最主要传播方式,包括直接的体肤接触,接触被病人分泌物或病变渗出液污染的物品,等等。猴痘还可以经共用毛巾、被褥、餐具等物品传播。虽然欧美国家男性接触者占猴痘病例的绝大多数,这并不能说明他们都是由性接触传播而感染的,身体肌肤直接接触造成猴痘传播的可能性更大。

   04 公众如何预防?

  目前,境内首例病例在隔离检疫期间发现,无社会面活动轨迹,疫情传播风险低。由于猴痘主要在其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感染风险,居民不必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即可。

  目前还没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接种天花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猴痘。除此之外,我们仍可采取其他积极的预防措施。

  吴尊友专家表示,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猴痘感染,也作为我们日常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建议:

  1)不要同外国人发生肌肤直接接触;

  2)不要同近期(三周内)从境外回国的人发生肌肤接触;

  3)不要同陌生人发生肌肤接触;

  4)要注意做好手卫生;

  5)使用公共厕所,包括出差住宿宾馆的厕所,如果使用坐便器,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坐便纸,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用酒精湿纸巾或蘸热水的纸巾擦拭后再使用。

   05 最近刚刚回国/即将出国应该注意什么?

  ✎归国人员和即将回国人员

  目前,我国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由于猴痘潜伏期为5-21天,归国人员在入境21天内需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在国外有过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应主动联系当地医疗及疾控机构进行咨询和报备;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报告医务人员或者前往正规医院及早就医,主动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即将回国人员除注意上述事项外,入境健康申报时需配合海关主动报备。

  ✎正在疫情国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员

  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包括动物的血和肉),食用前必须彻底煮熟。如果必须接触猴痘病人,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避免与疑似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同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照看或探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等)。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近期计划出国人员

  需密切关注目的地国家的猴痘疫情。尽早了解猴痘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如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和猴痘病人,避免与病人共用物品,避免与疑似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做好个人手卫生,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

(责编:范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