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万花筒

古人对医生有哪些称呼

来源:澎湃新闻 2022年08月20日 10:04

  8月19日,全国近1400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将迎来自己的节日——中国医师节。医生这个职业,无论在当代还是古代都非常受人尊敬,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在历史小说或古装电视剧中对医生的称呼甚多,像“太医”“御医”“巫医”等。这种从字眼上还比较容易理解,而最常见的两种称呼“大夫”和“郎中”又怎么理解呢?

  1 “大夫”“郎中”原本是官名

  大夫在最开始的时候,本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从周朝起,各个诸侯国中,君王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官员。每个等级又分上中下,比如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等。

  隋唐以后大夫成为一个名衔而不是官职。类似现在的职称。比如: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等是一个爵位。

  那么“大夫”和医生是怎么有关联的呢?

  这是因为在宋朝宋徽宗年间,重新制定官阶,增加了医官这个编制。把医官最高级别定为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卫生部长。大夫以下就是郎中,就是副部级。从此以后约定俗成把正规的医生称为大夫,把那些非正式的医生称为郎中,一直延续至今。

  到了清朝,从正一品到五品的文官,都能够称大夫。

  只是,这个大夫不管是医官还是其他官,一直是读大(da)夫,至于什么时候读成了大(dai)夫,目前没有查出任何历史记载,各种资料也都没有后一种的读法。完全是靠民间信口流行过来的。在民间除了大(dai)夫,还有山大(dai)王。

  郎中原本也是官名,战国时期呈现过,秦汉时期也呈现过,普通的意义就是帝王侍从官,职责是护卫和陪从,随时等候派遣。

  而且后来还有侍郎,郎中,员外郎的官职。

  “侍郎”,普通都属于各部长官的副职。“员外郎”,通称为“副郎”,普通都是比“郎中”次一级的官吏。如唐朝的杜甫就曾任职过工部员外郎,柳宗元曾任礼部员外郎,杜牧曾任司勋员外郎。到了宋朝,医生才被称作郎中,是由唐朝沦亡后,因五代十国时期的官衔众多惹起的。

  其实总的来说,在宋代之前,人们对医生的称呼都比较复杂。宋代之后,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相沿至今。

  2古代对医生还有啥称呼

  太医和御医

  这个不难理解,就是太医院的医生,是专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治病的;而御医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身份更尊贵一些。

  世医和大医

  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人们称这样的医生为“世医”,古代人多相信世医。

  大医,则是对道德品质和医疗技术都好的医生的尊称。

  铃医

  铃医也叫走方医,在古代很多农村部落,具有一技之长的医生,由于他们以串铃招呼病家,所以才有这种叫法。这些人的医术大多来自师傅口授,有自己的擅长技能,医治风格也比较怪癖。往往以少数草药和简便的医疗方法治病取效,但也混杂着一些借医行骗的人。

  医工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医工一词最早见于《内经》一书,汉代设医工长,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和按摩工,咒禁工,职位在医师,针师和按摩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和按摩生之上。

  上工、中工和下工

  上工,在古代是对技术精良的医生的称谓。能称为上工的,得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当病人疾病还未发作的时候,或是已经发作,但还没发展到严重后果之前,能作出诊断和并且予以防治,而且治愈率达到90%。

  中工,则是对具有中等医疗技术的医生的称谓。医技不如上工精良,但是比下工高明。在治疗疾病上要求有70%的治愈率。

  下工,古代对医疗技术不高明的医生的称谓。这种主要是由于医疗知识水准低,没有掌握防治疾病于未发作的技术,往往等到疾病已经十分明显的时候才能诊断治疗,治愈率大概是60%。

  坐堂医

  坐堂医,指的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

  这种叫法起源于汉代。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

  巫医

  这个也好理解,小说或电视剧也比较常见。巫医除了通晓普通的医术以外,还可以通过符咒等方法为人治病,一般流传下来的就是祝由术。网易

  相关链接

  医生手术体到底是啥字体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医院的处方都是电脑打印。但是,少数老中医开的处方,病人一般看不懂,看上去就像一道符。就是这道符,阻碍了中医医术的传承和发展,那接下来通过字体的演变,看看中医处方究竟是什么字体呢?

  汉字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时间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常说:字体演变,真、草、隶、篆。这是倒叙,正叙应该是:字体演变,篆、隶、草、真。

  一个“手”字,篆书像个树枝,隶书不正规,草书像化了一道符,真书的“手”才是正规手。很清楚,篆书还有点像画画,比较难写难认;草书虽然可以写得很快,但是不容易认识;真书不难写,又容易认识,所以这种字体流行的时间最长,到现在已经有1700多年了。

  在草书和真书之间,还有一种字体,它既不像真书那么整齐,又不像草书那么潦草,人们叫作“行书”,我们手写的真书都可以看作行书。

  有人把这五种字体比喻说:篆书如圈,隶书如蚕,真书如站,行书如走,草书如跑。还有的人比喻成衣服的样子,说:篆书像古装,隶书像礼服,真书和行书像便服和工作服,草书像游泳服。

  中医发展也是从古传到今,医生写处方到底是什么字体呢?

  答案就是篆书。篆书是五种字体中最古老的字体,又难写又难认,现在很少人使用它,但是,中国的老中医还是非常喜欢使用篆书。中医发展也有数千年历史,但是从古至今,中医对医术的保密性导致了,中医很多药方写着看不懂的篆体或者自创体,为的就是保证医术的一脉传承,最终导致中医的很多经典著作和医学经验都失传了,这和很多的处方字体有着很大的关系。

(责编: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