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万花筒

氍毹之上觅“乡音”

——去山西博物院感受“戏曲故乡”的魅力

来源:太原日报 2022年03月18日 08:39

观戏曲艺术品乡土风情

“二十四孝”陶俑(金)

杂剧壁画(元)

戏台及杂剧俑(金)

山西历代古戏台模型

古墓观戏砖雕(金)

吹笛俑(金)

打鼓俑(金)

社火表演砖雕(金)

墓葬中的杂剧形象砖雕(金)

舞俑(战国)

“戏曲故乡”展厅

皮影戏《打金枝》

  二千多年前的氍毹上,伎俑衣袂飘飘,舞步轻盈。

  八百多年前的墓室里,墓主人认真地欣赏戏曲表演……

  令人称奇的砖雕艺术,惟妙惟肖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的陶俑,灵动鲜活的“唱念做打”……

  走进山西博物院,一场精巧别致的“戏曲故乡”展览,带你“触摸”山西戏曲兴盛的脉络,让你“聆听”那婉转悠长的“乡音”。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中国戏曲艺术故乡”的美誉。

  走进展厅,一座座逼真的戏台模型,一个个生动的戏曲墓俑,一幅幅曼妙的戏曲壁画……三晋大地戏曲艺术的厚重和戏曲文物的精美,令人称奇。

  展览分“百戏率舞祀天娱人”“根植生活教化天下”“生旦净丑演绎人生”“镂影绘声乡土风情”四个单元。以山西南部出土的各种戏曲砖雕为主要内容,展现了“戏曲故乡”从战国至明清时期艺术兴盛的过程。

  礼天祭地、驱鬼避疫、欢呼胜利、喜庆丰收、丧礼悲歌、男女欢愉……原始先民把对自然的恐惧、对鬼神的敬畏以及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寄托于歌舞。第一单元通过战国舞俑、唐代舞女俑、金代社火表演砖雕等文物,展示了山西地区原始的戏曲形式——乐舞戏和社火表演,重现了戏曲故乡的往日繁荣。

  宋金时期,山西地区的戏曲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内容也由最初的祀天娱神、祛病禳灾,演变成教化民众的娱乐活动。第二单元的“二十四孝”故事砖雕,呈现的就是这一时期戏曲表现的主要内容。

  宋金时期,杂剧开始在山西南部的市肆和乡村兴起。到元代,角色搭配、服装道具等更加丰富多彩。第三单元展示的金代砖雕墓室,再现了金代杂剧演出的真实场景。出土于山西省侯马市董明墓的金代戏台最为精巧。戏台上5个戏曲俑,从左到右为装孤、副末、末泥、装旦和副净,表明中国戏曲艺术正走向成熟。另一座侯马出土的金代晚期砖雕墓,同样佐证着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墓室北壁正中雕有墓室主人端坐厅堂,观看着对面戏台上表演的场景。

  展厅中各式各样的戏台微缩模型和精美的戏曲壁画,同样弥散着“戏曲故乡”文化繁荣的气息。

  最后一个单元,通过陈列各式制作精美、色彩艳丽的“影人”,展现了山西皮影艺术特色和文化成就。

  品中国文化,赏山西风情,回味“戏曲故乡”的绵长悦音……

  统筹 宿晓健

  摄影 宿晓健 贾鹏 米国伟

  文字 平原

  美编 王金国

(责编:范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