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热评

让垃圾分类的好处真实可感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宋鹏伟 2022年03月16日 08:40

  3月11日晚6时30分许,万柏林区奥林匹克花园的赵师傅拎着一小袋可回收垃圾,投入“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虽然回收机系统显示的到账金额只有0.07元,但赵师傅说:“钱多少不重要,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太原晚报》3月15日)

  赵师傅的话很朴素,专门搜集一袋垃圾放进回收机,冲的绝不是这区区7分钱。不过,这种可见的回报对于习惯养成,却有不可小视的作用。

  垃圾分类的好处,人人皆知,但让人人身体力行却并不容易。尽管有共识、有立法、有举措,推进缓慢却是普遍问题。之所以“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几天热度过后就半途而废,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一是分类工作繁琐,且无利可图。不仅要在垃圾中识别和区分哪些可回收、哪些有毒有害,而且这项日均占用十分钟的工作还要每天坚持,更看不到直接收益;二是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运转。举例来说,很多城市只重视回收环节,但清运、中转和处理环节仍沿袭过去的粗放方式,甚至干脆将市民分好类的垃圾混装在一起,无疑挫伤了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此外,如此庞大的系统,需要宣传部门、社区街道、发改委等多个政府部门协同努力,绝非环卫部门一家之力可以做好,倘若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甚至只停留在口头上,便很难形成合力,结果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与之类似的,还有“遛狗拴绳”,同样是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很多地方就是做不到。

  这就需要彻底疏通现实中阻碍垃圾分类的梗阻,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公众自觉自愿地去做这项工作。这方面,贵州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分类垃圾可以兑换绿色积分,绿色积分可以在“垃圾银行”兑换生活用品。垃圾分类要想坚持下去,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奖励,让市民每天的付出不仅利在千秋,而且可以收获看得见的回报。有奖有罚,更多人便会参与进来,并慢慢将此变为一种举手之劳的习惯,从而垃圾分类尽快实现全覆盖。

  相比于抽象的意义,获得感可能更重要。很多老人习惯于捡垃圾,并非家庭生活困难,而是“垃圾卖钱”这种方式让其有获得感。同样的道理,之所以有人开着奔驰车去给回收机送垃圾,图的也不是那几角几元钱,而是良好的体验吸引了他:回收机整洁干净,投放简单便捷,专人管理可信赖,而且即时直观的回报更会给人以价值感。倘若带着孩子一起做,更是一次可贵的现场教学,有利于孩子从小就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垃圾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放眼全球,日本、德国等国家同样也花费数十年才培育起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因此,绝不能将垃圾分类看作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以为高度重视、大力宣传就会取得持久效果。相反,只有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细化引导措施,将长远意义和现实回报结合在一起,才可以真正为垃圾分类提速,早日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标。

(责编:范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