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秋两季,是远志的采挖季节。
采集后的远志根茎去掉残茎、须根和泥土,稍微曝晒一下,选其中比较粗大的部分,放在木板上像“搓衣服”那样来回搓动,使得根茎的皮肉和木心分离,然后抽去木心,最后彻底晒干,这就是“远志筒”。
较小的远志根用棒捶裂才能去掉木心,这样就不成筒状,所以叫做“远志肉”。
远志味辛苦,性微温,归肺经、心经、肾经。
养生保健中,借其安神益智之力、祛痰解郁之功,以治疗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之症,外用治疗疮疖痈疽。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记载远志“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
《三因方》云:“治痈疽发背、疖毒恶候侵大,不问寒热虚实,远志(汤,洗去泥,捶去心)为末,酒一盏,迟倾澄清饮之,以滓敷患处。”
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云:“凡治一切痈疽肿毒初起时,随用远志肉二三两,去心,清酒煮烂,捣为泥,敷患处,其效如神。”
张锡纯云:“用煎汁去渣,重煎成薄糊,以敷肿疼疮疡、乳痈甚效。”
“魂”、“神”、“意”、“魄”、“志”,对应身体五脏是肝、心、脾、肺、肾。肾藏志,所以单纯的从远志的命名来看它就入能肾。中医讲心肾需要常相通,如果心不通于肾,会导致肾气不上交于心,若是肾不通于心,也会导致心气不下交于肾。
远志能够安神定志,是通心肾的妙药,它能使君心宁静而心气自通于肾,心气既下通于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