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健康频道

冬至养生:一躲,二养,三艾灸,四进补

来源:医食参考 2021年12月21日 10:39

  今日冬至了。这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黑夜渐短,白昼渐长。

  冬至过后,气温往往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到了。不过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

  所以冬至,也代表了新生命的开始。

  “一躲”:冬至养生藏阳气,重点在“躲”

  冬天阳气藏得好,春天人体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保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饮食上:躲暴饮暴食

  如今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这期间大家一般聚会比较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起居上:躲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

  运动上:躲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

  情绪上: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尽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了。

  “二养”:补养阳气小妙招

  1、晒后背,补阳气

  天下第一补阳品是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太阳。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

  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2、搓后腰,养阳气

  腰眼为经外奇穴,平时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

  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

  “三艾”:冬至艾灸正当时

  冬至适合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哦!

  方法: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注意:1、灸时要避风寒,戒生冷和油腻;2、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3、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艾灸;4、孕妇不能灸。

  “四进补”:冬至进补123

  一道菜:清汤冬菜萝卜牛腩

  冬至前后是养生进补的大好时机。在北部地区,号称冬季吃赛过小人参的白萝卜是必不可少的进补美食,而白萝卜的绝佳搭档是滋养脾胃的牛肉,两种食材一个性温一个性寒,两者一起正好寒热中和,“香”得益彰!

  要注意的是,这里,白萝卜要切厚片,以便充分吸收牛肉的汤汁,最后,一定不能忘了加入风味鲜美的冬菜。

  二种“饺子”:

  第一个饺子是用来吃的——

  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饺子最初是一种防治冻疮的食疗方,是有“医圣”美誉的汉代名医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美食。

  如果冬至以后比较怕冷的,不妨吃些韭菜鸡蛋、胡萝卜羊肉、香菜肉馅的饺子,有助于温补气血,增加热量。

  第二种“饺子”长在我们身上——

  就是我们的耳朵。耳朵不仅是长给大家用来听东西的,懂得按摩耳朵还有不少保健功效。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肾阳虚的朋友耳朵比较容易生冻疮。

  这个时候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最常用的三种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轮。

  三道汤

  1.当归生姜羊肉汤

  中医理论认为,冬季在五脏六腑中对应肾脏,而肾脏又主封藏,是收纳阳气的关键,因此,在阳气最弱的冬至前后,补肾阳是养生的主旋律。

  对一般人来说,温补肾阳主要通过药膳方式即可,最著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能很好地补气补血助阳。

  2.姜母鸭汤

  冬至这一天,还可以炖锅姜母鸭,一来驱寒强身,二来增加节日气氛。

  “姜母”要选老姜,取一只碗,加少许水,将老姜放在碗中研磨,磨出来浓汁,就是上好的调味汁。把煸好的鸭子及姜汁一同倒入,另加入适量甘蔗、陈皮、黄芪、党参等食材,煨至鸭肉熟烂即可。

  3.老母鸡汤

  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补上一年。鸡汤被人们视为“补身良药”,多喝些鸡汤可帮助人体气血恢复,也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将流感病毒拒之门外。

  母鸡的补益之功效非常高,许多久病、瘦弱之人都可用来来补身,老母鸡不但能补气补血,还可祛风,而且母鸡愈老,功效越好。

  当然,进补需适量,营养过剩也不好,特殊体质冬至进补最好请教一下医生。

(责编: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