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街谈巷议

非法集资诱惑多

非法集资诱惑多 这份提示教你慧眼避坑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梁丹 马向敏 2021年12月09日 10:13

  非法集资的套路有多深?为什么有人掉入非法集资的陷阱?老百姓该如何避免入坑?12月8日,山西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组办公室发布了典型非法集资活动“四部曲”和常见的非法集资套路,以帮助人们保护切身利益,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活动“四部曲”

  第一:画饼。编织一个或多个“高大上”的项目,以“新技术”“新革命”“新政策”“区块链”“虚拟货币”等为幌子,描绘一幅预期回报丰厚的蓝图,把集资意向人的胃口吊起来。

  第二:造势。通常会举办各种造势活动,比如发布会、产品推介会、现场观摩会、体验日活动、知识讲座等;组织集体旅游、考察等;赠送米面油、话费等小礼品。大量展示各种或真或假的“技术认证”“获奖证书”“政府批文”,故意把活动选在礼堂进行,其场面之大、规格之高极具欺骗性。

  第三:吸金。非法集资人通过返点、分红,给集资参与人初尝甜头,使其相信把钱放在他那儿会产生可观收入。集资参与人受骗后,将自己的钱倾囊而出,还动员亲友加入,集资金额越滚越大。

  第四:跑路。非法集资人往往会在“吸金”一段时间后跑路,致使资金链断裂。集资参与人遭受惨重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诱骗“四手段”

  非法集资违法犯罪分子为了引诱民众上当受骗,通常会采取四种手段获取信任。

  一是装点公司门面。成立公司,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貌似合法,实则没有金融资质。这些公司或将办公地选在高档豪华的写字楼,或宣传有国资背景,或举行大型推介会、知识讲座等,邀请名人、学者和官员站台造势,极具欺骗性。

  二是编造投资项目。从过去的农林矿业开发、民间借贷、房地产销售、原始股发行、加盟经营等形式逐渐升级包装为投资理财、财富管理、金融互助理财、海外上市、私募股权等形形色色的理财项目,并且承诺有担保、可回购、低风险、高回报等。

  三是混淆投资概念。不法分子会把在地方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鼓吹成上市,把在美国场外柜台交易市场挂牌混淆是在纳斯达克上市,有的还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

  四是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一开始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拆东墙补西墙,用后来人的资金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四看”加“三思”

  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组办公室提醒,老百姓认为非法集资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要提高警惕,学好“四看”识别法。

  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

  此外,还要做到“三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责编: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