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软的小柿子,一顿能吃好几个;脆脆的冰糖葫芦,越冷吃得越酸爽……中医专家表示,山楂、柿子等冬季水果因为富含鞣酸,虽然味美,却不宜空腹吃、大量吃,否则会引发胃石症。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医生郝海蓉介绍,柿子有暖胃的功效,入冬后,柿子完全熟透,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然而,很多人食用后会出现上腹部疼痛,摸着还有肿块,很可能是胃中出现了“石头”。同大家熟知的胆结石、肾结石一样,胃中长了结石,就是胃石症。患上胃石症,患者可能全无症状,也可能有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口臭、恶心、呕吐或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等,通过胃镜检查,就可及时发现。
为什么吃柿子、山楂会患胃石症呢?这是因为这些水果含有大量果胶与鞣质,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质,沉积在胃中,就易形成胃石。尤其是未成熟、未脱涩的果实或果皮中鞣酸含量更高,进食后易产生胃石。
胃石易发生在老人、消化不良、糖尿病、既往有消化性溃疡、胃大部切除术病史等患者中,这可能与这些患者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调节功能下降有关。由于胃石对局部黏膜造成的刺激和损伤,常并发胃溃疡、胃黏膜糜烂、幽门梗阻、肠梗阻,偶有穿孔及腹膜炎,一定要引起重视。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