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总觉得口干舌燥,要不就是隔三差五的上火感冒……寒潮来临,省城供暖逐步升温,然而,不少市民却疑惑,“怎么家里暖和了,反倒更容易生病了?”11月19日,山医大一院万柏林分院五官科出诊的专家王洋解释,这都是“暖气病”惹的祸。
进入供暖季,市民张女士鼻子总是十分干燥难受,平时一周痊愈的感冒拖半个月都好不了,她抽时间咨询医生。医生表示,她只是患上了“暖气病”。
王洋医生介绍,“暖气病”并不是医学上的病种,是在北方供暖后,人们室内活动增多,开窗通风减少,室内空气干燥、不流通引起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入冬后,空气干燥,免疫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尤其是供暖后,人会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痒、火气大等,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流感、哮喘、腮腺炎等疾病。
此外,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供暖后,室内温度过高,会消耗人体水分,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还易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也会诱发泌尿系统疾病。
医生建议,市民冬季外出要做好保暖,适度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并注意开窗通风。在室内要增加水分摄入,注意清淡饮食,尽量少吃或不吃油炸、辛辣、肥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比如莲藕、百合、银耳、梨等,具有滋阴润燥、补益肺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