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城让城市更美丽。张昊宇 摄
波光粼粼、花香盈盈,骑行于滨河自行车道,汾河两岸美景尽收眼底。9月19日,在汾河景区散步的吕先生忍不住赞叹:“这几年太原的变化太大了,水清、地绿、天蓝,即使地上有一点垃圾,都有人自觉捡起放入垃圾箱,创城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质。”
创城宣传家喻户晓
走在我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滚动播放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再现锦绣太原盛景”“崇德向善做文明有礼太原人”等创城宣传内容;走进各个居民小区,社区宣传栏、横幅等都在向居民展示着正在不断推进的创城工作。
“小区创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每天进进出出都记住了……”家住双拥路的杨女士表示,自己家门口的创城宣传独具匠心,“形式好,内容好,大家都愿意看,时间长了,创城知识也就入脑入心了。”
为了做好创城宣传工作,营造“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创城氛围,让更多市民了解创城知识,太原市先后开展全市征集评选创城卡通吉祥物、优秀公益广告和景观小品、创城民心工程和工作法,发布文明防疫、文明祭奠、文明交通等倡议和《太原市民文明手册》《太原市创城应知应会》,开展手机有奖问答、入户问卷调查。与此同时,各级媒体报道创城新闻5万余条,“文明亮剑·随手拍”曝光不文明现象11.4万件,新闻宣传、公益宣传、社会宣传铺天盖地,报、视、网、微、端、屏融合传播,创城宣传深入人心,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广泛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向上向善见贤思齐
昔日“脏乱差”,今日“净绿美”。自我市启动创城工作以来,城市面貌、市民精气神儿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走进十三冶小区,洁净笔直的柏油马路、郁郁葱葱的景观树、悠闲舒适的小公园,让人感到非常惬意。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脏乱差”小区。
今年69岁的陈大爷在此居住多年,他感叹“以前的十三冶,垃圾遍地,蚊虫满天,实在不适宜人居住,创城将困扰居民多年的垃圾乱堆乱放、楼顶漏水、停车难等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让陈大爷感到满意的不仅是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前大家都不注意维护卫生,垃圾随手扔。现在都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垃圾也能规规矩矩放进分类垃圾桶。”
确实,在着力为老百姓打造舒适便捷生活环境的同时,我市更注重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通过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期间,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广场舞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市民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铭记;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党组织、农村文化中心等教育阵地,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善行义举先进典型宣传活动,让广大市民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接受文明道德的洗礼,在润物无声中涵养文明行为光荣、浪费行为可耻的观念,推动全社会形成团结友好、文明诚信、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
创城日益深入,我市健康文明、向上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气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和见证者。
人人参与共建共享
“妈,咱家门口不能放纸箱,要不影响邻居出行,纸箱子得及时卖掉,防止发生火灾。”9月20日,居民小周回到城坊东街父母家后,看到楼道里的纸箱子,赶紧帮父母处理。在亲贤社区服务的安大爷,看到一家销售生活用品的商家把货品摆放到人行便道上,赶紧上前劝阻,“老板,你好,把商品摆放到店外属占道经营,请尽快处理好,美好城市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目前的太原,文明故事发生在街头巷尾,文明因子根植于每个人心底,文明已成为城市底色,展现在日常之间。在迎泽大街,一名姓梁的交警表示,以前在路口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骑电动自行车戴头盔,不逆行,不闯红灯。现在遵守交规的人多了,大家骑电动自行车都会自觉戴上头盔。在城坊东街,打扫卫生的王丽表示,“以前路上垃圾很多,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市民的素质确实提高了,垃圾都捏在手里,扔在垃圾桶里。”在万达广场,一些饭店的服务员表示,“以前点餐,很多人不节制。现在点餐,大多数是吃多少点多少,很少有浪费食物的,即便点多了,也打包带走。”
做文明事,说文明话,当文明人。伴随着创城工作的推进,530多万太原市民从“袖手观”到“拍手赞”,从“站着看”到“动手干”,大家自觉成为创城的引领者、践行者和监督者。如今,在太原的街头巷尾,处处洋溢着文明向上的正能量。而每一位市民的热情参与正积聚为太原这座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底气。“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浸入了城市骨髓,影响着每一位太原人。
短评
太原是我家 文明靠大家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提高人民群众福祉的重要载体。作为城市主体的居民,其素质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
近年来,我市紧盯创建目标,用新思想指引、高站位描绘创城蓝图;以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建设美丽太原;以新方法形式,全品质提升文明程度,人民群众文明习惯正在养成,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不能忽视的是,在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仍有发生,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停乱放等陋习仍未杜绝。这些不文明行为、不文明现象、不文明习惯,将直接影响我们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
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民群众,既是城市文明的缔造者,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创建文明城市,不仅需要人民群众的高度自觉性,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强烈主动性和创造性。希望所有市民同心同德、同向而行,以“太原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主人翁精神,摒弃“要我文明”的被动,秉承“我要文明”的自觉,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齐心创建文明城市,共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