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太原新闻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做优做精太原人的“菜篮子”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张 波 2021年09月22日 08:12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做优做精“菜篮子”,是稳物价、保供给、惠民生的重大工程。如何把我市周边农业产业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形成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相融合的多功能产业?近日,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联合市民革、市民盟组成课题组,围绕“坚持‘特’‘优’战略,做优做精都市现代农业”积极建言献策。

  保数量 提质量

  据了解,目前我市肉类产品75%需要外调,冬春蔬菜自给率仅有30%左右。挖掘“菜篮子”的潜力,提高“菜篮子”产量,丰富“菜篮子”品种,政协委员建议,要坚持规划引导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占比,支持经济作物发展。按照“整合资金、整合力量、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大改造中低产田、农用水利、农机等设施建设的投资。

  有标准 有品牌

  太原的老陈醋、马铃薯、小米、葡萄等特产,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安全、有机的优良品质。政协委员建议,要进一步优选品质优、规模大、效益高的地方特色产品,推动形成“市级公用品牌+县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共同发力的品牌效应,为我市农特产品辐射全省、销往发达地区、面向国外,进入中高端消费市场搭桥铺路。

  推进“菜篮子”+“大数据”

  政协委员建议,要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促进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基础上,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兽药基础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等农业数据平台,走出一条“智慧农业+智慧乡村”发展新路子。

  拓功能 促融合

  产业融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协委员建议,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村新业态多样化发展,在东西山大力扶持迎泽区森栖谷休闲农庄、万柏林九院新村假日经济;在南部城郊农业示范区大力扶持王吴村生态农业、刘家堡村非物质文化和晋源区赵家山村美丽乡村民宿游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休闲农业,把休闲农业融入全市旅游大产业深度谋划,进一步提升农业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