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预示着炎热正式消退,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逐渐降低,在这个由热转凉的过渡阶段很容易生病,所以我们更需要养生,迎接秋天的到来!
一场秋雨一场凉
一场秋雨(风)一场寒,养生逐渐从防暑降温逐渐向防寒保暖过渡。人们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适应,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大家要多加注意。
早睡早起勤锻炼
保证充足睡眠,改掉夏季晚睡习惯,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其次需要加强锻炼,可以进行登山、散步、做操等简单运动。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特别是下午感到特别疲乏,伸个懒腰就会马上觉得全身舒展。
吃热不吃凉
处暑过后天气由热转凉,大家不仅要注意好保暖,在饮食方面也要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
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因此,这个时节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特别是生姜。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节气推荐食品
鸭肉
暑热过后,人体处于虚劳的状态,需适当进补。鸭肉性味甘凉,可以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适合处暑后食用。
百合
百合肉质清甜爽口,富含人体所必需的优异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多种生物碱,可以滋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但要注意,百合偏凉,属“滑利之品”,容易拉肚子、怕冷、有寒咳的人,不宜食用。
雪梨
梨可“润肺良心、消痰降火”,处暑吃梨能利尿通便、缓解秋燥。秋季气候干燥,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吃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但要注意,梨偏寒凉,体质虚寒、寒咳者不宜生吃,老人小儿多吃生梨可能伤脾胃,可把梨切块煮水食用。
除此之外,平时还可以多吃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荸荠、芝麻、豆类、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
节气推荐食谱
四神汤

【食材】
素肚50g、薏仁10g、淮山10g、芡实10g、莲子10g
【做法】
1.素肚洗净,切片备用。
2.将薏仁、淮山、芡实、莲子熬煮至软烂,最后放入切片素肚,并以盐及米酒调味后即可食用。
【小贴士】
1.素肚为面筋制品,可从卖素食的商店购买。
2.如果不喜欢吃仿荤食物,可以用豆制品代替,比如腐竹、黄豆。
山药老鸭煲

【食材】
鸭子1kg、山药500g、葱、姜、八角、料酒、盐适量即可。
【做法】
1.先将鸭子洗净剁块,山药去皮切块,姜切片,葱切段;
2.鸭肉焯水后,冷水下锅煮,放入葱、姜、八角、料酒;
3.约40分钟后,待汤表面浮出油花后,放入山药,煮至食材酥软,再加入盐调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