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事业,“最高尚、最神圣”。门诊室里,他们懂得每一个患者对健康的渴求;无影灯下,他们为每一个生命拼尽全力;城乡之间,他们关注每一个负病的身躯。在第四个医师节来临之际,太原市中心医院将以医务工作者典型代表讲述他们作为“生命健康守护者”的动人经历,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特殊的“侦察兵”

王军
太原市中心医院医技党支部书记、超声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级高端创新型人才,太原市杏花岭区政协委员。先后被授予太原市劳动模范,太原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太原市卫健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从事超声医学工作25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惧困难、勇挑重担,不忘初心、服务人民,在超声医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以精湛的医技和医者的仁心赢得广大患者的称赞。
困境中撑起一片天空

2009年,王军同志担任太原市中心医院超声科主任、医技党支部书记。面对当时技术人员紧缺、仪器设备陈旧老化、操作不规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她没有退缩,凭着对事业的执着,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她以身作则,充分挖掘科室各方面的潜力,以“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合理引导、尽心服务”为主导思想,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开拓新技术新项目,扩大行业影响,凝聚团队精神,打造科室文化,加强人员梯队、科研教学建设。临床需求在哪,超声服务就在哪。12年来,超声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太原市医学重点专科。
用大爱诠释医者仁心

“只要有危重患者,不论几点,我随叫随到”。这是王军始终践行的承诺。手机24小时不关机,常年一个姿势拿超声探头导致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半夜三更参加急会诊更是家常便饭。
在上任不久的一个深夜,医院普外科值班医生给王军打电话说有位急诊患者因胆囊肿大、腹痛寒颤高热,考虑化脓性胆囊炎急诊入院,需紧急进行胆囊置管引流术。患者是一位78岁的老人,穿刺置管过程中,能看出她的恐惧和害怕,王军主动拉着阿姨的手,和蔼耐心地安抚她,待她略显平静后才开始为她选择好进针路径,在超声引导下顺利的进行了胆囊置管引流术,成功将淤积的脓性胆汁引流出来。术后,患者儿子专门向王军表达“感谢您这根救命的管子”!也正是因为这根救命的管子,让王军感到责任的重大!
近年来,王军又先后开展了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肾盂造瘘、肝脓肿置管引流、胸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等多项介入超声。作为一名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爱岗敬业,廉洁行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务态度和蔼,不厌其烦地为患者答疑解惑,始终要求支部党员和科室同志热情接待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用优质的服务感动患者,用亲情的话语行为温暖患者,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帮助。
面对抽调超声医学专家为入境新冠病毒感染者做超声会诊的任务,王军主动请缨,赴隔离病区为患者做床旁超声会诊。她谨记着自己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积极参加人社部、山西省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服务团脱贫攻坚项目,为基层医生开展技术培训,为群众进行超声义诊、健康科普,成为一名群众熟知的健康大使。
用勤奋做到精益求精

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王军同志不停地学习专业知识,先后赴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进修,主持并参与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卫健委科研课题多项课题研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参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介入性超声医学临床医师备忘录》。10年间她带领科室开展介入超声、甲状腺结节细胞学检查、超声造影、腔内三维成像等新技术项目十余项,尤其开展介入超声技术以来,凭借其精准、微创、高效、费用低廉、无辐射损伤等的固有优势,涵盖了脏器的诊断与治疗领域,减轻患者疾苦,提高生活质量。王军同志在超声医学领域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专业界的认可,她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重症超声分会、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妇产超声分会、山西省预防医学会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山西省医学会超声专委会、太原市医师协会超声专业分会等十多个国家、省、市级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常委、副会长等职。
“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这是王军一直坚持的行为准则。她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踏踏实实地为每一位患者服务,为卫生健康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门诊地址
府城院区

太原市中心医院府城院区: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解放路东三道巷1号。
交通指南:乘坐25路、3路、615路公交车至北肖墙坝陵北街口(征兵大厦),向西100米;乘坐610路(临)、820路、820支路(临)、829路(临)公交车至解放路市中心医院站,东二道巷向东200米即到。
汾东院区

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汾东大街256号,汾东大街与太茅路交叉路口东南角。
交通指南:乘坐公交车906,306路公交,贾家寨村下车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