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清徐县南白石河流域污染问题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罗清宇,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伟牵头领办,制定整改方案,全过程、全链条跟踪督办,全力推动问题整改,力争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源头治理、强化路径治理、深化末端治理、提升环境质量、健全体制机制、精准追责问责”7个方面的12项硬核措施,推动水污染问题整改落实落细,确保南白石河水质稳定达标。清徐县委、县政府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目前相关工作正按照有关要求有力有序推进。
找准问题症结 坚持河湖渠同治
连日来,清徐县委、县政府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深刻检查。同时,召开县委民主生活会,深刻剖析思想根源,全面查摆问题症结。结合当前深入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将彻底解决南白石河流域污染问题作为“为群众办实事”民生工程,确保高质量完成整改。
按照“四治一体”要求,清徐县坚持河湖渠同治,对辖区范围内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大排查,找准问题症结,严防同类型问题重复多发。
根据生态环境部下发的前期排查名单,集中排查核实排污口356个,对名单外排污口开展地毯式排查,特别是对东湖退、九斗退、南白石河流域沿线企业进行专项检查。此外,组织专班,开展水质专项监测,每日对保留的56个排污口、4个入汾口(乌象民、城吴柳、北总退、白石河)、3个断面(贯中桥、美锦桥、韩武)、4个城镇污水处理厂、2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及5个外排水企业展开不定时监测,对重点排口加密监测。
完善源头治理 深化末端治理
南白石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主要水源来自沿河两岸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只有管好源头,才能确保污水不入河道。
对此,清徐县完善源头治理,对南白石河流域内9个村庄实施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目前,已完成对南白石河上游村庄调查测量等工作,东边路1.5公里的雨污分流管线施工图已设计完,九斗退6公里截污管道也完成设计,太汾公路6公里改造前期测量已完成。
清徐县河渠相通,为彻底解决南白石河的污染,今年该县将重点推进“两渠一河”治理,目前一批水污染治理项目已启动。在东湖退水渠治理现场,土工布、石笼网等原料已进场;清文路起点至清泉南路3.8公里已完成清表,排水工程已基本完成;清源镇已完成蓄水池临时占地的划定;开南路绿化带已开始移栽。
在九斗退水渠治理现场,明渠清淤已完成,正在清理沿线管涵;九斗退水渠硬化工程已完成50米。最为重要的南白石河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已委托太原市政设计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的初步方案,山西省水利设计院生态分院正在编制生态湿地的设计方案。
为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河道,南白石河东于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已启动,正在完善方案,预计5月10日进场开工。
坚持统筹兼顾 健全体制机制
南白石河流域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南白石河流域村庄雨污分流、东湖退水渠和九斗退水渠清淤及生态治理、南白石河流域生态化治理等12项措施。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清徐县进一步完善了《清徐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全县河(湖、渠)长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度例会制度。
同时,充分发挥河(湖、渠)长、乡镇网格长作用,加大南白石河、东湖退水渠、九斗退水渠日常巡查力度,加大对乱倾乱倒、偷排污水、破坏河道、私接乱接、农灌退水等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实现河渠有人管、问题有人治。
此外,全县上下正在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以“两渠一河”治理和清文路、旧太汾路沿线为重点,切实做到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彻查彻改,让南白石河一泓清水入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