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到,牛年吼,抬起头来仔细瞅。”诙谐喜气的语言,清脆激昂的竹板,一段快板“牛年牛”,被董桂平说得有板有眼。日前,他在桃园二巷西社区举办的赏花会上一展身手,社区居民们啧啧称道。
董桂平是位退休人员,现在快板已成他生活中最大的爱好。他学习快板起步于上班时的一次业务考试,为促进学习,他想到利用打快板来强化记忆。事半功倍,如愿以偿。由此,他对快板的热情陡然上升。
偶然机会,得到李氏快板传人姚修刚点拨,董桂平如虎添翼,学习劲头更足了。利用探亲访友的机会,他到北京寻师学艺;通过网络,他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快板人,共同交流,一起进步。
西海子是董桂平练艺的地方。四五年过去,当年见过董桂平悄悄在湖边练快板的一位居民对他印象深刻:“想不到他能坚持下来,还练出些名堂。”
因为董桂平,西海子现在有一拨快板人,成天聚在一处打快板,成了“西海子一景”。牵头的董桂平则成了大家口中的“快板董”。
董桂平热爱快板,为了达成心愿,他经常毛遂自荐去登台。再后来,有了影响,一些单位就邀他一起去慰问演出,武警部队、养老院、福利院……好多地方都留下他的身影。其间,在北京房山举办的火凤凰杯快板比赛中,他连续三年拿到一等奖,名气渐起。
去年暑假,有个小学生家长向他请求,可否带自家孩子学快板,减轻学习压力,董桂平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他万没想到,在青年宫小公园才教了几天,居然又来了十几个孩子。
“能培养些快板后来人,那可是功莫大焉。”董桂平为这个“意外”而开心,他不收费,甚至自掏腰包购买教材,花心思系统训练孩子们。现在,每周六都是他与孩子们的固定教学时间。
日子一长,董桂平有了创作的冲动。可巧,他的家乡洪洞县西庄村搞文化活动,邀他演出。回家乡走了一趟,家乡的变化了然于心,在情感的激荡下,他接地气地创作了一段家乡美的快板书,轰动山乡。
实践中,他还发现非洲鼓与快板的节奏可以相映成趣,于是决定将二者结合起来,尝试丰富快板的表演形式。对于他的好琢磨,董桂平说,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给人们带来快乐,温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