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晋剧坤伶须生开宗泰斗丁果仙》之《品评》卷,由北岳文艺出版社授权发布
《晋剧坤伶须生开宗泰斗丁果仙》之《春秋》《影行》《品评》三卷本终于要付梓了。
2012年9月,张公桂根(81岁)提出为丁果仙立传的大胆想法,杨公秋实(89岁)马上响应并搭手,共同组建编创班子。有赵威龙(74岁)、华敏(73岁)、阎玉庭(67岁)、刘惠兰(65岁)、段兴旺(56岁)应声而来,并州七老草根编创组诞生了。
五个年头过去了,我们平均年龄已登耄耋。庆幸的是七个老者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盖因丁果仙大师精神的护佑和眷顾。我们感恩!我们谢忱!
五年来,我们不忘初心,正如当初编创组协议书上所言:精诚团结,协同作战,在书稿完成前决不打退堂鼓。我们做到了:有志有恒,同甘同苦,不离不弃,善始善终。
五年来,有杨、张二位组长胸怀博大坐镇操持,他俩不仅掌握书稿进度,更关心组员们身体、精神等方方面面。常有电话嘘寒问暖,更有提着礼品探病关怀,那是一种难以表述的关爱和温暖。这便是无穷的力量!
难忘七个人一起围坐在杨公心润斋小客厅大茶几旁的无数个日子,我们一起搭框架、通提纲;一起挑眼拔刺,字斟句酌;还有一起缄默,一起争论;偶尔也天南地北闲谈杂论,引来一阵爽朗笑声……多么好的那些个日子啊!为了丁果仙一书成稿,七个老者同思同议,同喜同忧。此生再难求矣!
动笔的赵、华、阎三位自然辛劳些。然,乐在笔头的享受又有谁人能获得?
年纪较小的刘,热情无私不怕苦。五年来时时处处关心和体贴着五位长者。她自知身为梨园名门之后,就该尽力发挥其优长。在前期工作中,她亲自设计对梨园老前辈们的采访线路,安排先后顺序,购置见面礼品,甚至连叩门礼数、见面称谓等细节都一一谋划清楚。可以说,三卷本中无一不饱含着她的尽心竭力和奉献精神。
热衷收藏的段,爱戏如命。凡有空一定在路上,呼市、包头、张家口,汾、平、介、孝晋中地,乃至束鹿故地、宝岛台湾都遍布了他的足迹。他的所有努力都在书中展现,丁大师的身世之谜,还有那些从未见过的丁大师的形象,会使读者惊奇、惬意;更会爱不释手。须知,那是段君辛劳的结晶。
这套为丁果仙立传的三卷本所以能成书付梓,更要感谢三位顾问:曲润海先生、郭士星先生、张仁健先生。他们都已是古稀之年的老者。首先感谢三位带病对书稿逐字逐句的审阅修改;更感谢三位对书稿每一步进展的及时指导,就连全套书名都是张仁健先生的智圆之奉赠。因有三位专家学者自始至终的关心、帮助,才让草根编创组诸君心中有底、行之有轨,才使五年的编创工作顺利始终。感激之怀,匪可言宣!
编辑陈洋在最初发现这部书稿后,力谏将丁果仙三卷本留在山西本土出版,并主动参与全套书的编辑策划工作,提供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同时直接介入了《影行》卷和《品评》卷的编辑工作。
成稿时间虽说长了些,但却赶上了好时候。大家被党中央“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声音鼓舞着,践行着。所以,尽管丁果仙三卷本仅仅是草根们的自主行为,但也得到政府和出版社的全力扶持。幸矣!运矣!
心遂事成,谢天谢地。揖也!叩也!
并州七老感言于2018年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