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太原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太原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做优做精都市现代农业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适应城乡生产要素相互融合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定粮食生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肉蛋奶蔬供给保障能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建设智慧农业。坚持“特”“优”战略,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推动形成“一带一轴四区”现代示范区产业发展格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蔬菜、花卉、葡果、杂粮、药茶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培育乡村发展动能,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着眼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乡村水、电、路、气、通信、邮政、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质改善和危房改造工程,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改善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动环境改善示范廊道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引导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育新型农民力度,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有机衔接。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创新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稳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强化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涉农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保持财政投入总体稳定,接续推进娄烦、阳曲经济社会发展。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就业产业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娄烦山药蛋”、“阳曲小米”、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增强内生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