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加速发展、大数据服务广泛应用、疫情的不可抗力……这些因素催生了各种新型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就业渠道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工作形式日益灵活。眼下,以灵活就业为主的新就业形态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新引擎。
灵活用工招聘需求已显著高于传统就业。智联招聘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用工成本低、政策补贴好等特点,使灵活用工形式在企业端的认可度大幅提升;在多重因素叠加下,其总体招聘人数同比增长76.4%,传统就业的招聘人数同比下降13.8%。而共享经济、直播经济、数字经济在多种新型灵活就业的形式中的表现尤为亮眼。其中,“直播平台”以347.8%的增速强势领跑灵活就业招聘需求;知识服务、自媒体、生活配送等领域的灵活用工规模则分别增长75.6%、65.1%、35.4%。
“灵活用工的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形成了以劳务派遣公司为主,以雇佣线下兼职、临时性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会化用工等方式为辅的用工形态。”相关人才专家分析认为,在企业端对灵活就业需求高涨时,求职者的供给需求并未跟上,呈现较大缺口。调查显示,职业发展不稳定、工资收入不稳定、劳工保障有欠缺成为职场人士对于灵活就业存在的顾虑。同时,灵活就业形态暴露出的薪酬体系不够标准、配套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等短板尚存。加之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健全,在灵活就业形态中,同工不同酬、工资低于法定标准、劳资纠纷等权益保障问题频现,五险一金的覆盖率明显低于传统就业。 “灵活就业时代下,深化雇佣关系的和谐共赢,‘信任’的基石作用尤为关键。”专家表示,未来的雇佣关系若完全脱离劳动合同的有形制约,“信任”的无形纽带将变得更加不可替代,如何弥补灵活就业的岗位缺陷是好雇主亟待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