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古交消息,为妥善解决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后,村民居住分散、党建工作开展困难的问题,古交市梭峪乡创新党建模式,为采煤沉陷搬迁村的党建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古交采煤沉陷治理安置工作占全太原市任务量的67%,梭峪乡全乡9个村中就有7个村共3274户村民需要安置。2018年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工作开展以来,村民们被分散安置到市区多个居住地。以长港村为例,810余名村民被分散安置到了6个居住地。居住地的分散造成了村党组织生活无法正常开展,同时还普遍存在党员关系在而人却不在的现象。
“刚搬新家后,村党支部最愁的就是开会。每次党组织活动,都需要到处联系借用会议室。”长港村党支部书记程杰俊介绍。为了解决场地难题,2018年8月以后,长港村“两委”在村民安置小区附近租了一处房子作为党群联络站,“联络站选址有讲究,既要交通便利,又要离各安置小区都不太远。”新的党群联络点不仅方便了党员群众办事,也为长港村党支部高质量开展“三会一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个采煤沉陷搬迁村党支部纷纷效仿。
为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联络点由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搭班轮流坐班,及时了解、反映、解决村民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目前,全乡涉及搬迁的7个村247名党员全部正常参与到党组织生活中。
党员们住得虽然分散,但组织生活不能放松。为规范党员党组织生活,做到党员教育管理零掉队,搬迁村党支部积极探索组织生活新方式,依托党群联络站,利用“三晋先锋”“学习强国”、微信群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打破空间阻隔,组织学习教育活动。杏林坪村党支部书记张振飞介绍:“我们鼓励流动党员就近参加务工地和居住地的党组织学习活动,并通过签到,发送图片、视频等方式,及时反馈学习活动情况。现在,一些远在外地的党员也能够积极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我们就送学上门。”今年2月初以来,梭峪乡成立了1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搬迁村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分散到各安置地的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上门服务,通过提升培训全民劳动技能、丰富文化生活、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方位发挥了党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