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5日,由山西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一筇万里——担当书画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馆四层临展厅亮相。本次展览集合了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担当禅师代表性艺术作品150余件,向观众全面展示了担当独特浩渺的艺术世界。



据介绍,担当(1593-1673),俗姓唐,名泰,字大来。法名通荷,又名普荷,号担当。祖籍浙江淳安。出生于云南晋宁,诗书世家,50岁出家,往来于苍洱、鸡足山之间,75岁时移驻大理感通寺,直至涅槃。担当是明遗民,也是云南地方文化的代表,其艺术创作和绘画理论都呈现出中国美学的复杂性。学界有“石涛多肉而乏骨,八大质朴而少韵。担当超凡脱俗,似更胜一筹”的评价。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担当的生平与志节”“担当绘画的学古”“担当绘画中的禅意”和“担当的书法艺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有《太平有象图》《头陀图》《高士图》,呈现出仕途失意后,担当参禅后依旧关心国家安危与百姓疾苦。《烟云供养图卷》《一筇万里图卷》《千峰寒色》等作品,则在一山一石的简洁构图中蕴含着担当的无奈之情。担当追求倪瓒的荒寒清淡、米芾的烟云缥缈,钟情于“平远之萧疏”的构图,从《如读陶诗》《趣冷人闲》《再作不可》等作品中可以略见一二。担当的书法作品以草书和行书为主,早期书法圆润劲秀,含蓄而不放纵;晚年所书为之一变,多写狂草,抒胸中逸气。可以说展览从诗、书、画等方面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现这位明末清初罕为人知的艺术大师的辉煌成就。
据了解,该展览展期为8月25日至11月22日,持续近3个月。在此期间,山西博物院将同步推出“专家带你看展览”、折扇绘制等线上线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