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今日聚焦

专家提醒:家长应监测孩子身高 记下每年身高增长值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记者 郝晓炜 2020年08月18日 06:40

  8月18日市妇幼保健院将联合省健康教育中心举办“8·18中国儿童长高日”大型义诊活动。专家指出,身高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家长应定期测量、评估孩子的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状况。

  孩子身高的增长是一个持续过程,家长会观察到孩子有没有长高,但一些影响长高的风险因素,是无法通过肉眼来评判的。比如:孩子每年身高增长速率达标了吗?孩子的体形有利于长高吗?孩子有早发育风险吗……只有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跟踪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

  如何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在正常范围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生长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凡婴幼儿期(3岁以下)生长速度低于每年7厘米,儿童期(3岁至青春期前)生长速度低于每年5厘米,青春期低于每年6厘米,就说明孩子的生长可能出现了问题。

  有些家长认为个子长得慢的孩子是晚长。殊不知,如果一味等待,就会让孩子错过长个的最佳黄金期,所以,家长应该密切监测孩子的身高变化,最好从小就给孩子做身高记录,记下每年身高增长值,一旦发现孩子落后同龄孩子半个头、一年内长不到5厘米、长期坐在班级第一排,就应该意识到孩子可能因缺乏营养或其他原因,患上矮小症,要及时就医,尽早诊治。

  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郝爱珍强调,即便是有家族矮小问题的孩子,如果能够尽早到医院治疗,身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长。想要让孩子长得高,家长应该让孩子的营养更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运动。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因为压抑、紧张的情绪也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矮小症是指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或低于第3百分位。也就是说,如果随机挑选100个同地区、同年龄、同性别孩子,让他们以身高由低向高排队,若排在前三位的就可能属于矮小范围。郝爱珍解释,许多疾病都可以诱发身高矮小,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特纳综合症、性早熟,以及父母遗传、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矮小症,其治疗方法和效果都是不同的。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