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优秀教师”,也是“十佳军嫂”。
身为军嫂,结婚10年与爱人两地分居,默默担起家庭重任,用坚守提纯爱情最美的模样;身为老师,三尺讲台上她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爱心诠释“师者”的责任与担当……
“八一”建军节来临前夕,记者走访太原市聋人学校美术老师王希茹,来看看这位“80后”军嫂的别样人生。
结婚10年 “最熟悉的陌生人”
“‘格桑拉姆’是藏族同胞给我起的名字。”初见王希茹时,她正在班级微信群里交待作业事项,“格桑拉姆”的微信名显得很是特别。
王希茹的爱人杨彬任职武警西藏某部,工作地点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高原。十年前,王希茹与杨彬相知相遇,一个被军人的责任担当所吸引,一个为姑娘的纯洁执着而感动。
爱上在阿里高原当兵的男人需要莫大的勇气,在不被外人看好的情况下,二人毅然选择步入婚姻殿堂,而长期的两地分居又让他们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爱人每年可以休两个多月的假期,但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多时候假期都无法休满,也经常会因为临时任务提前返回。”结婚10年,王希茹和爱人团聚的日子加起来还不到1年,甚至连王希茹怀孕期间,爱人也没能陪在身边。
2013年,王希茹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等到爱人从阿里边界无人区完成任务休假回家时,孩子已经6个月大了。假期转眼而过,分别又在眼前。面对爱人的愧疚之情,王希茹没有一句怨言,她说“作为军嫂,只要部队需要,所有决定我都支持。”

2018年,王希茹被武警西藏总队表彰为“十佳军嫂”,她带着已经5岁的双胞胎女儿从太原赴拉萨参加表彰典礼,这也是难得的一次不用占用爱人杨彬休假便可团聚的“福利”。
典礼现场,藏族同胞亲切地称呼王希茹为‘格桑拉姆’。藏语中,“格桑拉姆”是吉祥仙子的意思,在当地人的心中,这是对军嫂无私奉献的最高褒奖。
报喜藏忧 顾小家守“大家”

“嫁给军人,就意味着坚守与责任。”这是军嫂王希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夫妻两地分居,王希茹独自担起家庭责任。面对家庭生活中的诸多困难,她总是报喜不报忧。平时跟丈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放心,家里有我。
生活中,王希茹也时时处处以不穿军装的军人要求自己,对待公婆胜似亲生父母,热情帮助邻里邻居,租房买房、买菜带娃、修锁换灯……有时候工作忙碌,王希茹不得不把孩子放到老人那里照看。可只要有空,她都会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照看、教育。
这些年,爱人很少在家过团圆年,“仅有三次在家过年。”王希茹记忆犹新。因女儿还小不适应高原气候加之平常工作忙碌,王希茹也很少到部队探亲,一家人见 面多半是在手机视频中。只要有条件,王希茹就会鼓励孩子多和父亲视频连线,努力将距离遥远、父亲陪伴欠缺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小。
一路成长、一路转变,从茫然的小军嫂到家里的顶梁柱,王希茹始终坚定地支持丈夫在军营建功立业。日前,王希茹还入选了2020年度武警部队十佳军嫂候选人。
传道授业 爱心点燃希望

“称职的军嫂不仅要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也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了照顾好家庭,王希茹也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与“军嫂”这一身份相比, “教师”这一职业带给她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作为太原市聋人学校一名特教老师,由于教学的特殊性,王希茹每天清晨5点30分就要起床,7点前到达单位,7点20分准时与其他老师一起在校园门口迎接 学生,之后就是一整天忙碌的教学、康复训练和备课等工作,这样节奏的生活从王希茹来到太原市聋人学校以来已经持续了近八年。

绘画是她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尽管高中教学任务繁重,但王希茹从无怨言,根据班里每个学生残疾程度、个性,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教授,为不同的孩子寻找到不同的教学方法。
“既然上帝为这些孩子关上了一道门,那就让我成为这些孩子的那一扇窗。”王希茹通过手语、留言条不厌其烦地指导,她给予的爱,也在孩子们心中一点点发酵。

她的努力也得到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不仅教学成果多次获中国教育学会、山西省教育学会、太原市教育局、市残联一、二、三等奖;还先后多次被学校评为“十佳教师”“优秀教师”。 2017年所带的高三美术专业生的成绩更是在高考中创下了学校的历史新高。
从当初的茫然小军嫂到温情母亲、贤良妻子、优秀教师,王希茹在时光流转中走出了别样的人生,也实现了她对丈夫“你保卫祖国,我守护小家”的大爱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