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褐马鸡蛋卵
动物园鸟类“破壳记”
7月28日,在太原动物园孵化室,随着几声“叽叽”的稚嫩声音,静置在“孵化格”里的鹅蛋,裂了一个缝隙,一只浑身湿漉漉的鹅宝宝破壳而出,迎来新生。近来,动物园的鸟宝宝陆续出生,孵化室也迎来一年里最忙碌的时候。随着褐马鸡、红腹角雉、蓝孔雀、白孔雀、吐绶鸡、鹅、雁等鸟类开始产蛋,工作人员便将它们放在孵化室孵育。
从“婴儿箱”到“幼稚园”
早在鸟蛋破壳之前,孵化室的工作人员就已经为它们准备好了“婴儿箱”——孵化机。孵化机经过严格的消毒冲洗,温度保持在37~38摄氏度之间。孵化期,工作人员会按鸟类的孵化时间,随时检查不同胚胎的发育情况。一束强光下,蛋壳内鸟宝宝的血管清晰可见。太原动物园饲养科张丽霞说:“我们会用专业的照蛋设备观察,当你看到那种生命的力量,会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刚破壳出生的鸟宝宝毛是湿的,要等毛干了,工作人员才会将它们从孵化机里拿出来。同一天出来的鸟宝宝们,都会集合在育雏箱里,灯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有时候同一天鸟宝宝出壳多了,也会分开两个甚至多个育雏箱,它们与之前出壳的哥哥姐姐们隔箱相望。为保证鸟宝宝的营养,工作人员会给它们饮用葡萄糖水,并饲喂专用颗粒。待它们稍大一些,就给它们吃最爱的“面包虫”。
一般,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照顾,鸟宝宝们会被送到“幼稚园”——专门的笼子里生活。待羽翼丰满,可回到属于自己的馆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快乐生活。

成年褐马鸡
“省鸟”褐马鸡的幸福生活
在孵化室,肚皮雪白、身披“花衣”的鸟宝宝,正在“幼稚园”里玩耍。原来,这就是山西的“省鸟”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待它们长大后,全身会呈现黑褐色,眼圈红色,耳羽白色,又是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风姿。靠着一流的科研技术,太原动物园成为全国唯一能够每年成功繁育褐马鸡的动物园。前不久,又有10只褐马鸡宝宝破壳而出。目前,太原动物园的褐马鸡圈养数量在全国领先。
在雉鸡苑,只见成年褐马鸡昂首挺胸,正威风凛凛地踱步。在中国动物园协会的统一安排下,太原动物园从2013年开始对圈养褐马鸡进行调查,建立了全国圈养褐马鸡谱系,并将全园的褐马鸡在已有30只的基础上,扩大到了现在的70多只,成为国内褐马鸡繁殖较好的人工种群所在地。“褐马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大熊猫是齐名的。”张丽霞介绍说,“褐马鸡一般是一夫一妻制,蛋的孵化时间是26天至27天,我们通过加强营养、预防疾病等措施,保证孵化的成功率。”据了解,褐马鸡属于雉科马鸡属的鸟类,是我国特有、世界易危级珍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