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综合新闻

​晋源人的端午节有啥不一样?

来源:太报全媒体 作者:全媒体记者 王昕 通讯员 韩雪冰 王惠林 2020年06月24日 17:14

  “晋源端午风俗,早于2006年成功入选为太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23日,晋源区花塔村,孩子正和长辈学习做香囊和五彩线。一进农历五月,晋源区特有的端午习俗便跟随着晋祠大米插秧的步伐开始了。

  从五月初一至端午节,晋源区的端午习俗侧重不同。花塔村70多岁的张八小老人告诉记者,当地人把农历五月称之为“恶五月"。大人们把配好的雄黄酒点在孩子们的眉心、耳内,有避驱毒虫,消灭病菌作用。门插艾蒿,头上戴菖蒲,挂符咒,挂驱鬼符。大人们折桃树枝,扯车前草、枯草洗净晒干,待夏日泡凉茶喝。孩子们拴五色线,挂荷包,挂葫芦,挂老虎以驱赶“五毒”。

  晋源区过端午祭祀的不是两千多年前的士大夫屈原,而是三千多年前的张姓先贤、治汾第一人————水官台骀。“台骀,能其官,宣汾兆,障大泽,以处太原……”。关于台骀治水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台骀被尊为汾水之神,也是远古太原最早的开拓者。有关“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故事流传已有三千多年,成为晋源人民颂扬台骀治水为民造福之美谈,也是日后晋源人端午吃粽子的习俗源头。

  水官台骀把汾水引入黄河,现出了万顷良田。人们感念恩德,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会以包粽子、挂艾草、点雄黄等方式纪念治水英雄台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今天的晋祠博物馆和晋源区王郭村还保留着两座台骀庙。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