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用安全月的机会,全面摸排树障隐患,确保全年配电线路安全运行。”6月18日,王文俊和同事们一起梳理全市配电网安全隐患。他是国网太原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专责,负责着城区配电网的运维管理。
参加工作虽然只有短短7年,但是城区427条配电线路、326座开关站、345座配电室、1213台环网柜、1126台箱变、720台柱上变压器,已如烙铁般深深刻在王文俊的心里。
战“疫”线要可靠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全面打响。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王文俊接到疫情保电任务,赶往市四院,对医院供电设备特巡,逐点检查供电设备。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编制事故预案,他在双电源的基础上安排应急发电车接入,三路电源保障医院可靠供电。
王文俊和同事们连夜梳理城区范围内发热门诊、消杀企业、医疗单位等59处重要场所的供电方案。采取以班组为单位的网格化信息管理,巡视抢修固定人员、车辆,规范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具佩戴,严格车辆消毒,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开展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聚集。
“比起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这点辛苦算不了什么。”疫情期间,王文俊穿梭于保电现场。截至目前,太原供电公司辖区范围内未发生防疫保电线路供电中断情况,保证了防疫保电场所的电力可靠供应。
小试验大提升
在王文俊心里,配电网线路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数量多、范围广,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全身。血管通则全身通,配电设备安全意味着电网健康水平的提升。
2018年,我市持续开展大规模城市道路改造,轨道2号线建设、三供一业等惠民利民工程全面展开。王文俊发现,在工程建设中,线路停电前要将非作业区间的负荷倒接至其他线路供电。
倒接负荷采用停电倒接方式,先将整条线路停下来,然后再将非作业区间的负荷倒到其他线路;工作结束后,再将倒走的负荷停下来,恢复到原线路供电。这种先断后合的方式,对非作业区间的用户来说,会产生2次停电,降低了供电可靠性,用户用电感受也大打折扣。
“主网设备能先合后断,配网设备为什么不行?”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王文俊的脑海中。多次请教班里的老师傅和调控、运检专业的专家后,他发现问题出在了配网线路合环点相序、角差、压差、线路元件承载力、合环路径主变接线组别以及合环潮流等问题上。
“有难度才有意思。”不服气的王文俊心想。他的劲头感染了单位和班里的成员,配电运检室成立了专题研究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和精确计算,在杏花岭站10千伏龙庙线、五龙线检修工作中,团队做了第一次合环试验。为了避开负荷高峰期,保证一旦试验失败能尽快复电,合环时间选在0时30分。在合环点反复检测具备合环条件,指令下达后,王文俊和团队成员按照预定步骤,高难度操作,合环试验成功。运用这项成果,全年全市城区配电网合环倒接负荷192次,用户停电时间,报修、投诉工单等也相应减少。
王文俊发表《一种电力配网的规划管理装置》等3篇实用新型专利文章,参与的《国网太原供电公司北一区网格配电网建设项目需求报告》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