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今日聚焦

让出宅基地修通便民路 杜家寨四户居民演绎现代六尺巷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司勇 张微微 2020年06月14日 06:54

  古有“六尺巷”的故事,今有“四米道”的美谈。6月12日,小店区杜家寨社区中心路东七巷、东八巷贯通,路基成形。4户居民让出宅基地修建道路的行为,在当地传为佳话。

  杜家寨社区是小店区第一批升级改造的美丽乡村,今年3月改制为社区。自美丽乡村道路升级工程开工后,杜家寨社区基本实现了大街小巷四通八达,仅剩东七巷、东八巷因为有居民宅基地,一直没有贯通,形成了两条“堵头路”。4处宅基地隔开了中心路与新建东路的连通。多年来,东七巷、东八巷的居民要去新建东路,都要绕行很长一段路。东八巷1号的居民苗喜娃年纪大,腿脚不便,这段绕行路他感觉格外长。

  老屋阻碍着道路连通,但这是居民的宅基地,始终有人居住。要打通这两条“堵头路”,必须要拆除宅基地上的附属建筑,而集体又没有经济实力补偿,难度可想而知。社区党支部书记乔贤禄说:“眼瞅着社区就剩下这两条‘堵头路’,‘两委’发愁,居民期盼,每次开会都要讨论这个事儿。”乔贤禄说,道路连通工程惠及全体居民,而居民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如何做到两全其美,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两委”干部集思广益,终于想到了“空地换老宅”的拆除补偿方案,用社区的空闲用地置换4户居民的宅基地。毕竟是要重新盖房起楼,刚开始4户居民也有点犹豫,社区“两委”干部得了空就上门入户,细细分析利弊,从居民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想想拆除补偿方案还有哪些遗漏。同时也让居民换位思考,想想社区大局和集体利益。通过掰着手指头帮居民算细账——置换后交通条件的改善、光照条件的变化、房前屋后邻居的口碑等,4户居民最终都痛快同意置换方案。居民苗珍福说,自己一辈子都没有离开杜家寨,对社区也有感情,也应为集体做些事儿。同时老宅换新地,也不吃亏。

  最困难的部分解决了,社区“两委”按照“四议两公开”的流程召开相关会议,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喜出望外,一致举手同意,同时也为四户居民拍手叫好。

  待补偿方案公示一结束,社区就联系施工队开始拆除老宅,多年的“堵头路”终于贯通。“四户居民一共让出了九分宅基地。苗珍福最多,让出了六分地。苗东香最少,让出了20平方米,而且很大度,没有要求补偿。”乔贤禄说,拆除老宅后,社区规划了四米宽的柏油路,过几天就能铺油了。

  短评

  但凡群众的诉求,必然牵扯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反响越大、诉求越强烈的问题,往往矛盾越多、越复杂。

  做好群众工作,既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也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论。既要有愿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也要培养能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在社区道路贯通工程中,杜家寨社区干部换位思考,真心从居民角度考虑,切实保障居民合法权益。同时居民换位思考,在维护个人利益的同时兼顾集体利益,舍小家、为大家。换位思考是做群众工作永恒的态度,而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则需要针对不同的条件,常做常新。这就需要各级干部在深入群众中,保持理想信念的长青,保持工作方法的常新,才能思考换位,方法到位,让好的动机收到好的效果,为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福祉,这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我们工作的追求。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