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杏花岭区三桥街道所辖的柳溪街社区,一个开在家门口的便民菜摊,收获了不少社区居民的光顾和肯定。

菜品多样新鲜、菜价惠民便宜,是社区居民对这个便民菜摊最为直接的印象。印象好了,光顾的居民也就越来越多,开摊不出几天就成为了社区居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补给站”。便民菜摊过硬口碑的背后,着实倾注了社区干部们不少心血,从如何解决居民群众买菜难的问题到如何丰富菜篮子的内容,柳溪街社区工作人员可谓是件件精心、事事跟进,根据社区实际选择菜摊的位置,根据百姓需求联系供应方,根据菜摊生意情况做好后续管理,根据居民反馈问题增加服务项目……每一个环节都有社区工作人员们在用心谋划、全力推动着。
当便民菜摊逐渐走上正轨,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带去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之际,柳溪街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人员发现,便民菜摊光顾的顾客大多是中年人群和腿脚较为灵便的老年人群,一些高龄老人买菜的需求仍无法有效解决。为了切实改善社区内高龄老人买菜难的问题,让便民菜摊真正担负起便民惠民的重要作用,社区工作人员将志愿服务与便民菜摊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每日选派社区志愿者到菜摊内进行服务,为不方便出门的老人、残疾人等人群进行“送货上门”、“上门点单”,用精准高效的志愿服务助力民生问题加速化解。
在社区内,居住的老住户70多岁的江阿姨就是便民菜摊志愿套餐中现场点单的第一批受益者。江阿姨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为家人们采买生活物资是江阿姨每日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由于家里人口较多,一个上午,江阿姨常常要外出几趟采买各类物资。自从社区内开了便民菜摊,江阿姨就成了常客,不仅仅是因为便民菜摊菜品新鲜、离家近,更因为便民菜摊内有可爱能干的志愿者们可以帮忙送菜上门。现在,只需出一趟门,江阿姨便可同时将调味品和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购至家中,一天的采购任务就顺利完成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为孩子们煲汤,还可以让我自己轻松一下看会儿报纸,真是贴心”。江阿姨常常以此向身边的老伙计们推荐便民菜摊,居民的好口碑已成为便民菜摊的金字招牌。

同样觉得便民菜摊暖心的还有社区内居住的80多岁的李大爷。李大爷腿脚有些不便,外出时需要拄拐,常需帮助的他对于家人总觉亏欠,平日里李大爷最发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能给家里做点儿贡献。虽然每天都下楼遛弯,但是如果要带着买好的东西回到四楼的家中,对于李大爷来说还是有点难度。李大爷“老有所为”的小小需求被便民菜摊上的志愿者们知道了,大家一致决定要帮助李大爷实现这个心愿。一日,当李大爷在便民菜摊上徘徊着想要买一些新进的蔬菜时,志愿者小康走到李大爷跟前,告诉李大爷可以免费送货上门,只要找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就可以。志愿者小康的主动服务,打消了李大爷的最后一丝顾虑。这一天,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李大爷带着买好的菜一进家门,就着实向老伴炫耀了一番。“你看看,你看看,这菜多新鲜,吃起来一定好!”看着李大爷像孩子一样的笑脸,志愿者们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除了现场便捷、暖心的点单服务,柳溪街社区的便民菜摊上还有情系民生的日常接单服务。日常接单这一服务源自于瘫痪在床的周奶奶的需求。有一次,周奶奶的邻居找到便民菜摊上的志愿者,希望可以帮助解决周奶奶“买菜难”的问题,让周奶奶也可以吃上新鲜菜。志愿者们收到热心邻居的反馈后,在网格员的带领下,第一时间来到周奶奶家中,在征得周奶奶同意后,详细向她介绍了便民菜摊的情况,并互留了联络方式。告知周奶奶有需求可以随时打电话,大家会及时接单并风雨无阻地为她按需提供送菜等服务。就这样,一场由一日三餐带来的爱心志愿服务便走入了周奶奶的日常生活,让周奶奶切身感受到了志愿服务带来的温暖力量。
随着便民菜摊在社区内“扎下根”、“站稳脚”,像江阿姨、李大爷、周奶奶这样享受到便民服务的居民越来越多,每日新鲜的一元菜和志愿者们美丽的笑脸成为了便民菜摊的特殊标识。他们充满温情的举动拉近了社区与广大居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居民“菜篮子”,为百姓生活带去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