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兼职刷单与冒充购物客服、冒充公检法……3月28日,太原市反诈骗中心通报,仅25日、26日两日,便预警劝阻1400起电话诈骗,挽回群众经济损失约30余万元。

贷款类诈骗主要针对以下三类受害人群,小型企业、个体户、工商户等出现资金运转困难,年轻人尝试贷款创业、一些群众由于特殊情况急需用钱。
犯罪嫌疑人通过微信群、QQ群、网页等媒介群发“无抵押、无担保、无证明、低利息、高额度”关键字眼,向有信用卡套现或者贷款需求的受害人发送二维码,指导受害人下载APP。许多APP的名字,如“民生易贷”“众金金融”“360金融”“平安新一贷”等,与正规银行APP的名称、图标高度相似。在APP中获取到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后,犯罪嫌疑人再以银行工作人员或者贷款公司工作人员的身份联系受害人,受害人可在平台上看到自己可贷款金额。犯罪嫌疑人以“缴纳年息、检验还贷能力、保证金、税款、刷信誉、代办费”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汇款。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多个犯罪嫌疑人以不同的身份与受害者联系,不断诱导受害人转账,直到受害者迟迟收不到贷款,对其产生怀疑。

刷单类诈骗受害人群以大学生、下岗职工、家庭主妇为主。
犯罪嫌疑人通过微信群、QQ群等媒介发送“网络刷单操作简单、门槛低、佣金高、无时间及地域限制”等诱骗信息。犯罪嫌疑人一开始让受害者购买较小数额的商品,并且快速将本钱及佣金返还受害人,按此流程多操作几次,逐渐赢得受害者的信任。获取信任后,犯罪嫌疑人逐渐引导受害人购买单价更高的商品,并以“操作失误、系统故障、激活账户、需要连续刷单才能返还本佣”为借口不断要求受害人转账,直到受害人发觉自己被骗。近期刷单类诈骗出现变种趋势,诈骗分子打着“网络兼职刷单”的幌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网站上进行博彩、投资。

冒充公检法诈骗受害人多以95后为主,该类人群刚从学校毕业,涉世未深,社会生活经历不够丰富,面对诈骗分子的威胁恐吓难以分辨真假。
犯罪嫌疑人预先从非法渠道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然后冒充通信管理局或银行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卡、信用卡或者电话卡涉嫌犯罪,并以详尽的公民个人信息来提高自身可信度,编造案情引受害人上钩。然后,犯罪嫌疑人将电话转接某地公安机关,冒充公安机关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要受害人配合调查。为增加“可
信度”,一些犯罪嫌疑人会让受害人用114查验联系电话,之后用改号软件改成特定号码联系受害人。犯罪嫌疑人将伪造的“某某公安局(或者检察院、法院)网站”网址发给受害人,让受害人看到对自己的“逮捕令”,然后以帮助受害人澄清冤屈、保护财产为由,或者通过诱骗、恐吓、威胁等手段,要求其将个人财产汇集到指定银行卡中。
在此,太原市反诈骗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骗子花样百出,大家一定小心谨慎,以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