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小店区各个行业此前涌现出来的“时代新人”,继续发扬不怕吃苦、认真踏实、甘于奉献的精神,冲锋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赵娟:记录抗疫故事
“这些日子里,她的身影只有两种姿态:背着相机步履匆匆穿行在大街小巷;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书写抗疫故事……”这是上中学的儿子在作文中对妈妈赵娟的描述。
疫情袭来,赵娟所在的小店区委新闻中心主要承担全区抗击疫情的外宣报道。白天,她奔走在各个街道、乡镇、社区、农村,用镜头记录基层干部和群众阻击疫情的战斗场景;晚上,她梳理收集的材料,加班记录特殊时期平凡岗位上的感人事迹。
“快一个月了,谁能不累?但大家都很拼,我应该传播好防疫一线的‘声音’”。经她采写和修改的稿件,刊发在省内外各大主流媒体的已有百余篇。
小店区委新闻中心每天会收到基层报送的很多稿件,每一篇赵娟都要“过过手”。有的要重新架构,有的要补充采访,有的要改病句、拟标题,一篇篇地写,一字一句地改,她常常要忙到半夜。
夜深人静,赵娟有时会拿起吉他、拨弄琴弦,低唱一曲郑智化的《找路的人》“解解乏”。
“在黑夜里点一盏希望的灯,像天边的北斗指引找路的人;在心里面开一扇接纳的窗,像母亲的怀抱温暖找路的人……”赵娟说,正如歌中所唱,只要坚定地走下去,相信黎明很快就会到来!
李全权:提供“三心”服务
“细心、暖心、贴心”,是街道干部李全权奉行的“三心”服务,得到了居民的“五星”好评。
大年初三开始,小店街道副主任李全权便投身抗疫一线,每天在包片的贾家寨社区卡口值守登记、统计基础数据、宣传劝导、传授防疫知识……担当着组织者、宣传员、信息员、心理疏导者和志愿者的角色。
登一次门、贴一张告示、送一封信、打一个电话、发一条信息、填一份表格、测一次体温,李全权把防控细化为“七个一”。在他的组织下,贾家寨社区成立了包括党员、卫生服务站人员、退伍军人等的70余人的志愿者先锋队。
李全权带领志愿者马不停蹄奔走于防疫一线,上门消毒、收取垃圾;为隔离人员送粮、送菜,开展防控宣传;核对摸排人员信息、为居家隔离人员做心理疏导……
“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又是太原市的时代新人,更要奋战在抗疫前沿。”
“之前我包的社区里有个疑似患者,可把我急坏了。14天里,我每天跟他通电话了解情况,告诉他隔离只是暂时的,并不是被孤立,大家一直和他在一起。”
经过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几次筛查,该患者一直呈阴性,最终于2月25日解除隔离。
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李全权眼下正忙着服务重点项目复工复产。
王亮:舍小家保“大家”
“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40岁‘老党员’,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我特向党组织提出以下申请:从现在开始,我承担公安小店分局指挥室全部的值班任务,吃住在单位,直到抗击疫情任务宣布结束的那一刻!请组织上放心,在此期间,分局宣传工作和卡口执勤工作同样不会耽误!”
这是20多天前,公安小店分局营盘派出所副中队长王亮写下的“请战书”。他不仅要完成疫情发生以来公安宣传报道任务,还要承担部门夜间值班任务和疫情检测点执勤任务。24小时值守单位,意味着他将一直不能回家。
为了全身心投入战斗,王亮还在驻扎单位的前一天特地剃了光头。他开玩笑说:“这多省事儿,凉快还不上火,‘头等大事’也解决了!”
到抗疫一线奔波采访完,王亮常常深夜坐在电脑前“奋笔疾书”,凌晨两点前几乎没睡过觉。
大伙儿劝他悠着点,他摸摸光头说:“那段时间正是我的亢奋期,工作状态再好不过了!”





















